第六十章忠與奸(第2/3頁)

聊了一個多時辰,眼下這門也認了,傷情也探望過了,茶也喝了,馬屁也拍完了。中老年人犯痔瘡的多,大夥的屁股也有些坐不住了,於是互視一眼,不約而同的站起身來向方錚告辭。

方錚將他們送上來的禮單推拒過去:“各位大人,不是下官不識擡舉,可這不合規矩呀。理應是下官先去拜訪各位才是,這些禮品,下官萬不敢收,還請各位拿回去,否則便是折煞下官了!”

眾人來方府的主要目的就是送禮外加混個臉熟,如何肯將禮品收回去,這豈不是白來一趟嘛。

於是眾人又在前廳的門口,像打太極拳似的將禮單推來推去,有人心裏不塌實,琢磨著自己是不是送少了,所以人家不願收。於是推來推去的結果是,方大少爺獨戰群臣,卻寡不敵眾,禮單仍是回到了他手上,除了禮單,竟還多出了幾張大額的銀票。

送走了各位朝中棟梁,方錚回轉了身子,臉上早已經樂得眉開眼笑。

打太極拳好啊,以後要多打太極拳,這是一個很有錢途的運動項目……

翻開禮單看了看,哇!發了!足有好幾十萬兩。再開十個如玉齋都足夠了,方錚如今才深刻的領悟到,做官,比做什麽生意都賺錢呐。難怪從古至今,國人都一心只想著往官場裏鉆,這其中的滋味,果然是妙不可言。

無意中發了一筆橫財,方大少爺高興得連屁股上的傷勢都似乎痊愈了,也許是禦醫的藥有奇效,也許是發了財心情好,反正最後方大少爺是蹦蹦跳跳回的小院。

下午的時候,又有一位官員獨自登門。這是位大官,兵部尚書魏承德。就是他力挺方錚的退敵之策,並且是執行這條計策的最高負責人。

魏承德上門不是來巴結方錚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有奸臣,也有忠臣,忠奸涇渭分明,兩者比例的多少,就要看當朝的皇帝是否昏庸了。——由此看來,華朝的這位皇帝不算太英明,不止一個人跟方錚說過,如今朝中是奸臣當道……

魏承德是那少數的忠臣之一。老頭年紀已經六十歲了,可身子板兒還算硬朗,只是太瘦了,再配一把長長的飄逸的胡須,隨風拂動。老頭若是脫下官服,換上一身道袍,仙風道骨的模樣站在大街上擺個攤兒算命,收入估計比他當官要可觀得多。

魏大人登門是為了觀察方錚。從內心來說,雖未見過方錚,但魏大人對他的印象還是不錯的。畢竟魏大人是朝中的主戰派,自從執行了方錚的計策,並且成功的使突厥退兵後,主戰派在朝中大大露臉,千萬百姓幸免於戰亂,他本人也因此而升了一級爵位。所以於情於理,他與方錚都應該多親近一些。

可自從在朝堂上見過方錚的模樣後,魏大人卻開始擔心了。

魏大人活到這把年紀,官兒也做到如今這個位置,按說不應該以貌取人。無奈方大少爺的面相實在是讓人太沒安全感了,整個人透著賊頭賊腦,油腔滑調,一副標準的奸臣面相。見到方錚的模樣後,魏大人心裏犯了嘀咕:這家夥,左看右看都不像個好人呐!

雖說他危難關頭出了一條計策,挽救了華朝的命運,可誰知道他出這個計策存了什麽心思呢?歷史上有很多人都是靠獻策作為晉身之階,以達到自己當官的目的。誰敢保證這位方大人沒存著這種想法?

瞧這架勢,皇上是打算重用他的,若他也是個奸佞之徒,那該如何是好?朝中的奸臣本來就夠多了,再來這麽一禍害,朝堂之上豈不更加沒有忠臣們的立足之地了?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魏大人坐不住了,也顧不得官場的規矩,以二品大員之尊,親自登門拜會方錚這個五品的小官兒。他想親眼去看看,親耳去聽聽,分辨一下這位年輕的新晉官員到底是忠是奸。

魏大人是個清官,當了一輩子官兒沒收受過賄賂,靠著朝廷發給他的那點微薄的俸祿,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不過中國人辦事有這麽個傳統,第一次上別人家去,總得提點什麽禮物意思一下。

魏大人真的只是意思了一下,他提著一盒不知從哪個地攤上買的糕餅,再加上幾味藥鋪裏便宜得灑街上都沒人撿的補血藥材,這便進了方府的門。

方錚第一眼見到魏承德時便楞住了,這老頭左手拎著一盒不知有沒有過保質期的糕餅,右手提著幾包看似中藥的東西,從容不迫的站在他面前,一副飄渺兮將欲飛升的模樣。穿著一身洗得發白還打著兩個補丁的灰色儒衫,整個人卻淡然若水,看那表情,似乎自己穿著最華貴最精美的衣服來參加一場盛大的宴會。

若非看過他的名帖,真不敢相信這老頭竟然是朝中的二品大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