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抄家(第2/5頁)

“方大人,據老夫所知,太子殿下可能最近要對你下手了。老夫所料不錯的話,最近朝臣們紛紛上折參奏你,肯定出自太子殿下的攛掇。而皇上對你,寵信是沒話說了,但他未必便沒打著別的主意,老夫觀察多年,發現皇上近年來已有易儲之心,只是太子尚未犯過大錯,故而皇上也一直未提,這次皇上借著掃除老夫的大功,讓你手握大權,福王殿下想必也入吏部任職了吧?這便是皇上想以權衡之術,讓你和太子之間形成對立,達成朝中局勢的一種平衡。沒有哪一位皇帝會眼睜睜看著臣子一家獨大的,就連太子都不行。老夫便是鐵錚錚的例子……”

“正常來說,皇帝對朝中黨爭一般都不會反對,黨爭意味著制衡,意味著皇帝有機可乘,拉攏一派,打擊一派,如果被拉攏的一派獨大了,皇帝又會果斷的舍棄,轉而去拉攏以前被打擊的一派……說到底,皇帝一輩子都在幹著這件事,老夫這些年之所以沒被皇上打擊,是因為朝堂上已無老夫的對手,於朝爭來說,皇上拿老夫無可奈何,這才逼著老夫起兵謀反,他出手一擊,一勞永逸。否則,單論朝中文官勢力,老夫何懼之有?”

“現在皇上好不容易拔除了老夫這根肉中刺,他怎會再犯以前同樣的錯誤?所以,福王殿下和你便在這個時候被捧上來了。表面上看,皇上是獎勵你平叛有功,可他真正的用意,是想利用福王和你,來制約太子獨大,至少在太子即位以前,皇上不希望他羽翼太過豐滿,從而助長了他的野心,將來上演一場父子相殘的慘劇,如果可以的話,皇上更希望換掉這位野心勃勃的太子,轉立別的皇子,這樣便省了皇上很多後顧之憂……”

看著方錚若有所思的表情,潘尚書臉上閃過幾分不易察覺的笑意。

“老夫與你說這些,是希望你明白,有些事,並非表面看來那麽簡單,最是無情帝王家,皇上再怎麽寵信你,也不會拿自己的江山開玩笑,而太子殿下,老夫勸你對他還是多加防備為好,此人野心之大,手段之毒,老夫生平所僅見。以他的性格,斷不會老老實實等著皇上駕崩後再即位,最遲一年,最快幾月,他便會發動逼宮。——老夫這裏再送你一份大禮,你仔細聽好:京城守備副將,秦重,興慶府邊軍大將,管正,皇宮禁軍千戶,許博存……”

潘尚書湊在方錚耳邊,用幾不可聞的聲音說了十幾位軍中將領的名字。

“這些人是……”

“老夫這次叛亂,皇上對軍中將領必已大不放心,借著這次機會,皇上肯定會對軍中將領進行一次大清洗,這樣做的好處,是鞏固了皇權,而壞處也很明顯,軍中人心不穩,頗為危險。此消彼長之下,太子在軍中的勢力反而占了上風,老夫剛才與你說的那些名字,都是已暗中投靠了太子的,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將來太子若起事,他們必將揮師直入皇宮,逼皇上退位。”潘尚書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你個老東西不會是忽悠我吧?太子在軍中有這麽大勢力?他做太子才多久啊?你做了三十年首輔都比不上他?難道你比他笨?”方錚一臉懷疑的望著潘尚書,心裏卻暗暗震驚。

潘尚書苦笑道:“那你就想錯了,他做太子雖然才十年,可天下人要的,是名正言順,老夫雖然身為首輔,在朝中經營三十余年,可老夫無名無份,怎敢肆意結交拉攏軍中將領?這也是老夫謀反失敗的原因之一。而太子卻不同,他是國之儲君,未來的皇帝,他的身份給了他最大的便利,在一般臣子和將領心中,效忠他和效忠皇上沒什麽太大的區別,所以太子拉攏人反而比老夫更有效果,老夫這樣說你明白了嗎?”

“太子既然有了這麽大的勢力,他為何不直接率軍逼宮?反而任由皇上安排我和福王來制衡他?”

“這也是名份的問題,太子若然逼宮,逃不過天下人的悠悠眾口,本來名正言順的儲君,反而變成了亂臣賊子,他即位後要花多少年時間才能將天下的人心都爭取回來?皇上愈見年邁,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換了是你,你會選擇安靜的等一兩年,然後名正言順的即位,還是急不可待的起兵逼宮,然後花數年的時間來收攏天下人的心?更何況,除了福王在京城,其他三位王爺皆在外地就藩,太子若敢逼宮,那三位王爺可不是什麽省油的燈……”潘尚書冷笑道。

“好吧,你老實告訴我,你跟我說這些是什麽意思?先說好啊,我可沒什麽回報於你,實話告訴你,你死定了,你全家都死定了,誰也沒本事救你。”

方錚聽潘尚書說了一大串兒,心裏隱隱有了幾分了悟。他根本就不信,潘尚書告訴他這麽多是出於一番好意。兩人不論在朝堂還是在戰場,都打得你死我活,潘尚書不會那麽好心特意在臨死之前還來指點方錚這個官場菜鳥,他必有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