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北伐(第2/3頁)

方老爺氣得渾身直顫,怒喝道:“你給老夫的孫兒取這麽難聽的名字,老夫不揍你揍誰!”

方錚挨了好幾下,嚇得滿院子亂竄:“這怎麽難聽了?孩兒這不是給您長了輩份兒了麽,您應該高興才是……哎呀!”

“哈哈,老夫高興,老夫高興得恨不得打死你才好!什麽大爺二爺,說出去不怕把人得罪光了,老夫還被你連累名聲,你平日裏不著調便罷了,現在你還想把這不著調的勁兒使到老夫的孫兒身上,老夫今日斷斷饒你不得!”

“哎呀!叫大爺總比叫孫子好吧,這名字多喜慶,咱方家賺大了……哎呀!爹,您能不能別使用暴力。影響不好……”

方錚抱著腦袋滿院子逃竄,心中悲憤無比,從古至今,位至國公的見得多了,可誰見過被老爹打得抱頭鼠竄的國公?這日子,沒法兒過了!

前廳內,方夫人抱著孩子滿臉疼惜的逗弄著,不時笑吟吟的看著院子裏你追我逃的父子倆,方大業睜大了眼睛看著院子裏狼狽逃竄的親爹,忽然咧開嘴笑了起來,一線晶瑩的口水緩緩滴落。而羅月娘懷裏的方二業卻沒笑,肉乎乎的臉蛋忽然一扭,竟似不屑般撇了撇嘴角,仿佛對老爹的逃跑行為頗為不恥。

時間如脫韁的野狗,飛快逝去。(這個比喻真棒!)

不知不覺大半年又過去了,轉眼便到了第二年的春天。

這一年很不平常,這是胖子登基後的第一個新年,而且年號也由先皇的建武十三年,換成了宣武元年。

宣武這個年號還是方錚提出來的。

原本大臣們提出改年號為宣仁,可是方錚在朝堂上堅決反對,他認為這一年勢必要向突厥用兵,正是展現華朝武力軍備的時候,用“宣仁”二字,未免顯得不合時宜,而且會教異邦番國以為華朝軟弱可欺,於是在方錚的強烈要求下,眾大臣又商議了一番,終於都贊同將宣仁改為年號宣武,以示華朝新的統治者將向萬邦異國實行強硬的軍事外交政策。

事實上華朝這一年來在軍事上確實一改平日軟弱之態,突然變得強硬起來,而這一年來邊境上也頗不平靜,早在去年八月份,華朝便向默棘連派出了使者,將方錚的主意告訴了默棘連,請他用拖延或裝佯的戰術,拼命拖住默啜的進攻。

默棘連對方錚出的主意頗為不恥,可是為了保存實力,而且他也不願失去華朝這個別有目的的盟友,默棘連終於捏著鼻子照辦了。

於是,草原上德高望重的國師,忽然變成一個言而無信,凡事慣使卑鄙手段的無恥之人,跟默啜可汗經常是打一陣,然後放話說要投降,待默啜剛放松了警惕,默棘連卻又忽然反悔,揮兵進攻默啜。如此反復幾次,每次都氣得默啜快發瘋了。

默棘連的拖延戰術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默啜的大軍被擋在華朝幽州以北,沒有徹底滅掉默棘連,默啜始終無法侵入華朝一步。

在這一年裏,朝廷招募將士訓練也取得了極大的成效,在馮仇刀這位善於練兵的大將悉心督導下,新招募的士兵終於練成了一只只急待出籠嗜人的老虎,久疲的軍容振奮了許多。

華朝戶部經過一年時間的籌集調配,籌到了不少糧草,兵器和軍械,足夠華朝大軍打一場大仗。

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訴朝堂的胖子和大臣們,北伐草原的時機,已經到了。

宣武元年四月,今日將要在金鑾殿開大朝會。

寅時,皇宮鐘樓的鐘聲剛剛瞧響,西宮門便緩緩打開,眾大臣身著官袍,頭戴梁冠,手中各自捧著象牙芴板,按品階依次走入宮門。

方錚仍是一臉懶洋洋沒睡醒的模樣,今天的他也穿得很正式,身著胖子特賜的蟒袍,施施然走在群臣的最前列,大臣們望著他的眼神又敬又怕,行走時隱隱離他三四步遠。

走在群臣最前列的方錚並沒有感到多高興,相反,看著大臣們望向他的眼神,方錚心中忽然生起幾分警覺。

是時候辭官離開了,如今自己權勢熏天,尊貴無極,可以算作是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但這絕不是什麽好現象,當時自己的權勢大到朝中沒有任何一個派系能與自己抗衡時,這代表著自己的麻煩也快來了。

沒有哪個皇帝願意金殿中站著像他這樣的一個大臣,當皇帝覺得賦予臣子的權力過大,甚至影響到皇帝自己在朝廷和民間的皇威時,這位權勢熏天的大臣的末日也即將來臨了。

當年在法場被處以淩遲之刑的潘尚書便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又怎樣?朝堂之上一手遮天又怎樣?到頭來仍是被皇帝治得死死的,滿門九族盡數屠滅,先皇聖旨一下,潘家上下滿門上千條人命同赴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