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看吾長槍能便刺 第三節 默契(第2/2頁)

歷史上今年還會有一場勝利——收復金州,從而打開遼南的局面,不過黃石不打算再去跟著張盤混功勞了,他已經有了另外的計劃。

“那好,咱家沒有異議。”吳穆也笑了起來,開始喝酒了。

黃石覺得總的來說,太監還是比文臣好忽悠的多,他們沒有具體處理過政務,也沒有推敲細節的習慣,處理事情的時候不是手段粗暴,就是方法簡單。

比如明朝大太監劉謹的“寡婦改嫁”案就是一個很有趣的例子,黃石就此把握到了了明朝太監的典型思維模式:

明律不禁止寡婦再嫁,但此時是一個沒有社會保險的時代,窮苦人家的兒子死後老人和小孩生活會很艱難,所以明朝文官鼓勵守節的行為,可以得到免稅等優惠,如果婦女能得到貞節牌坊,她的父家也會得到利益。

劉謹在台上期間,北京發生了一起命案,事情大概是某個小叔子為了稅務方面的利益堅決反對寡嫂再嫁,他揚言寡嫂不守滿三年就要把嫁妝扣下(按照明律夫妻離異,或寡婦改嫁時會帶走嫁妝),結果那個女子急怒攻心就上吊了。劉公公聽說之後大怒:“這些刁民為了幾個臭錢,就逼死了一條人命。”

他馬上下令,京師的寡婦一律立刻改嫁,不執行者一律捉拿公爹和父親去打板子。這法令當然演變成了一場鬧劇,北京的百姓紛紛把寡婦哄回娘家,就算還在哺乳期的母親也不能幸免於骨肉分離,她們的娘家也不敢接受這燙山芋啊,可是一時間沒有那麽多人娶妻,不少良家的女子就此被父母當作小妾賣掉。

這個荒唐的法令一直到劉公公倒台才被取消,北京的婚姻狀態才恢復正常。

這次黃石簡簡單單一段話也就讓吳穆松口了,更用一個長遠的巨大利益就把他的注意力都吸引走了。吳穆根本不去仔細考慮一下這裏面的細節,也完全沒有想到黃石會因此得到多麽大的權力。一個有心的人完全可以借此機會培養勢力,還可以得到建立從屬於個人的獨立經濟支柱。

吃完飯以後黃石就找來了楊致遠,吩咐他指揮鮑九孫和柳清揚立刻開始準備動工:“這裏是吳監軍的軍備批條,我們以後的貨款中,可以拿一千兩銀子買銅,還可以買些煤炭回來,我們馬上就要開窯鑄錢了。”

天啟三年五月底,張盤率領旅順東江軍北上耀武,後金南關守軍為避開明軍鋒芒,主動焚毀城堡與金州守軍回合。後金軍放棄南關後,更多的難民得以越過封鎖線前往旅順。

吳穆聽到這個消息立刻來找黃石,他的同僚王公公向東江監軍大太監遞上密折的時候,還得意洋洋地寫了一封信跟他吹噓了一番,讓吳公公看完後滿心都仿佛有一群小耗子在撓。

“向左轉——向右轉——向後轉……”現在是農忙季節,黃石只能訓練他的那小隊預備軍官。

好不容易等黃石有了空閑,吳穆就急不可待地詢問長生島軍何時出擊。

“怎麽也要等七月以後,收割了糧食再說。”

“一言為定?”吳穆馬上伸出了一個手指:“七月出兵。”

“我說吳公公,您先別著急,我是說七月以後,不是七月。”黃石哭笑不得地解釋起來,他得先尋找戰機。

“還有吳公公,我已經鑄好了頭一批銅錢,您要不要看看?”趁著周圍沒人,黃石小聲地問吳穆。

“不看,咱家什麽也不知道!”

吳穆忙不叠地走了,臨行前還拋下了話:“臘月前等黃將軍拿定了主意告訴咱家,咱家再密折啟奏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