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烈烈北風意未逞 第二十二節 正月(第2/4頁)

“魏公公親自派人去為黃將軍挑鎧甲,”吳穆把鎧甲這兩個字咬得很重,但接下來的幾個字他咬得更重:“一千五百具!”

黃石欣喜若狂:“多謝魏公公了,多謝吳公公了。”

吳穆大度地一揮手,反正也是慷京營之慨,又沒有花他一個子:“這個月中旬一定到長生島,魏公公會派宮裏的人監送,保證沒有飄沒,送出京的時候還會加上一百五十具以防路上損失,所以只會多,不會少。也不要黃將軍打點,魏公公把一切都安排好了。總之,這事兒就包在咱家身上了,黃將軍只要派人往庫房裏面搬就行了。”

要不怎麽會是閹黨贏呢?別說人家這事做的就是漂亮。

千恩萬謝地離開後,黃石馬上找來了楊致遠:“把庫房裏剩下的重甲點點,我記得還有六百具吧?準備裝給東江本部運去。告訴鐵匠們不用打鐵甲了,專心造火銃、長槍和頭盔。”

“對了。”黃石喝住了正要領命離去的楊致遠:“你可以偷偷給賀定遠報個喜。他的騎兵鐵甲有著落了。”

救火營鳥槍換炮的工作完畢。價值二十幾萬兩銀子的物資對大明來說不算啥,對整個東江鎮來說也就是一年的銀餉,但集中到一個小小的長生島那就是非同小可了。

天啟四年的魏忠賢還沒有什麽自信,這批給長生島地物資既是獎賞,也是為了避免惱羞成怒的黃石倒戈去幫東林黨。不過剛才臨走前吳穆還是作出了最後的提醒:“黃將軍,有魏公公在,什麽物資都好說。但魏公公不喜歡聽到壞消息,咱家也不能容忍失敗。無論是咱家交給魏公公,還是魏公公呈給聖上的,必須是一次又一次的捷報!”

幾年來地浴血奮戰才說服孫承宗給了一千具,而給魏忠賢提供提供黨爭炮彈就撈到了一千五百具,黃石不禁感慨果然還是出去當婊子賣來錢最快:“孫閣老,魏公公,我不會讓你們二位失望的。”

寬甸前線東江軍還是被兩藍旗死死壓制住。和兩紅旗相比,兩藍旗的規模無疑要大得多,其中鑲藍旗就擁有六十一個牛錄超過六千戰兵。部署在遼南的兩紅旗統共才五十二個牛錄,還沒有鑲藍旗一個旗大,現在鑲紅旗還撤走了。

金求德、趙慢熊正和黃石討論這份情報,李雲睿志得意滿地坐在三個人的下首,等待對他的提問,他在黃石麾下混得很不錯,情報部門的地位越來越高。

“毛帥的目標還是比較大。看來建奴對遼南不會有大舉進攻了。”金求德做出了判斷後,趙慢熊也點頭表示贊同。

說實話黃石也對遼南地形勢看不懂了,他記得歷史上後金會趁連續擊敗東江本部的機會,再次大舉南下攻擊旅順,張盤也會在這次戰役中被漢軍出賣而死。如果黃石所知道的一樣,毛文龍也已經派遣大批精壯來支援旅順了。他的如意算盤本是等後金軍進入大連灣以後,自己率軍趁後金軍頓兵堅城之下時在他們的後腦上敲一棍子。

現在如果能合旅順、長生兩軍之力,黃石認為夾擊加偷襲打垮兩紅旗毫無問題,只要自己主動出擊替張盤解圍,再來一場大捷,那副將的位置就到手了。問題是後金的軍事部署已經完全亂套了,看起來他們的心思都用來對付長生島了。

“這是末將制定的冬季攻勢計劃,請大人過目。”金求德拿出了一樣三份,李雲睿照例接過了給他的那份仔仔細細地看了起來,一會兒他會對情報資源能不能支持軍事行動做出判斷。

這份計劃裏的主要目標是沿海的烽火台,長生島的水營會運送三百人攜帶大炮去拆這些箭樓。不過金求德也認為拆的速度未必趕得上修的速度,參謀部認為後金的可能對策是“你拆你的,我蓋我的”,反正手裏有大批農閑的遼民,閑著也是閑著。

隱藏在內陸的後金軍會對明軍構成威脅,李雲睿倒是認為這個沒哈可怕。明軍憑借海路有絕對的機動力優勢,後金軍野戰部隊估計會采用守株待兔的策略,但上千騎兵的集結位置還是瞞不過長生島的耳目的。可是反過來說這種行動對明軍情報網絡也沒有什麽幫助,一段海岸的烽火台被拆掉了,其後的敵軍也肯定會提高警惕,情報軍官還是不能冒險潛入。

黃石對這個計劃很不滿意:“我們還是要設法野戰,尋求一場正面交戰吧。”

現在救火營已經編制了五個步隊、一個馬隊和一個炮隊,在孫承宗的糧食援助下,步兵的訓練已經基本完成了。長生島還得到了兩千五百具鐵甲,這更是大大減輕了軍工生產的負擔、士兵全體換裝了面縣頭盔,還又生產了數門火炮。

每個步隊編制四百人,其中有正副隊官、鼓手、旗手等十人,還有二百四十名長槍兵和一百五十名火銃手,經過調整大多數的老兵都已經被訓練成火銃兵了。現在的火銃手果長都是以往的功勛士兵。而長槍兵果長則是普通的老兵就能當上了。火銃手的標誰裝備除了門火銃,還有一根加上魚叉頭的支棍和一把長匕首——就是一尺五的槍刃裝個手柄。經過研究長槍林下的老鼠戰還是這種叉子和長匕首最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