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烈烈北風意未逞 第三十二節 牽制(第2/3頁)

孫承宗這幾年來白手起家。硬拉扯出了包括十一個水營在內的四十營關寧野戰軍,但其中上過戰場的士兵百中無一,在戰場上殺過人的更恐怕是一千個裏而也沒有一個。所以孫承宗也不肯越過寧遠一線,而是一心一意地操練士兵,打算將來靠人多取勝。

說到底,黃石對這種練兵方法是很不以為然的,他始終堅信精銳的軍隊是打出來的而不是養出來地。黃石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關寧軍的士兵抽調到遼南、遼東來給東江軍作輔兵。等他們見識過戰場和血腥後再集中練為野戰部隊,而這些軍隊中的軍官和頭目最好用東江軍的老兵來帶,如果是受過傷、殺過人地老兵就更好了。尤其是負傷,黃石個人的經驗是殺人可以練膽子,但自從那次負傷後他感覺自己變得更堅強和有信心,這對官兵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回想自己第一次帶兵去金州作戰。黃石依仗的也是在旅順見過戰場和死人的老兵,那還是個順風仗呢。結果新兵還紛紛在戰場上嘔吐。從那以後黃石就更堅定了新兵要靠老兵帶的思路,救火營是一個老兵帶一個新兵,比一般東江軍的一個老兵帶七八個新兵還要嚴格。救火營的這些新兵也大多是從跟去戰場的輔兵中選拔的,搬運屍體、割首級的時候黃石隨便他們吐,只要不會上了戰場掉鏈子就好。

“我東江軍的任務就是牽制建奴,讓建奴無暇去攻遼西。現在松山等三堡眼看就完工了,朝廷為此已經花費了白銀百萬兩,耗時也超過八個月。”黃石嘆了口氣沒有說下去,但他的兩個部下都明白黃石的言外之意,朝廷去年肯撥給東江二十四萬兩軍餉還是因為戶部的堪合官員黃中色說了好話,他說毛文龍“制奴則不足,牽奴則有余”。黃中色說服內閣的理由就是東江鎮的存在能夠讓關寧軍安心修築堡壘,比如修築寧遠等五十座堡壘耗時三年。這期間遼東烽火連天,所以遼西一直沒有被打擾,要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求救,恐怕朝中就又會說“東江牽奴不成,反被奴所牽”了。

雖然黃石認為關寧軍來遼南或者去遼東摸爬滾打一番會對他們更好,至少比在遼西修堡壘、吃軍餉好,但他也知道這個不是孫承宗能解決的問題。遼西的將門大族楊家、吳家、祖家都有上萬軍戶給他們家族種田。上百年下來他們家族的子弟控制著關寧全軍,這些軍戶就是他們的私人財產,別說他們不願意給了。就是黃石自己也絕不肯把手裏見過戰場的士兵交出去,就是輔兵也不給。如果朝廷真要剝奪遼西將門軍戶,那不等後金打來,自己的軍隊就先亂了。

“如果建奴鑲白旗南下,首當其沖的必然是長生島。哼。肯定又要玩那套聲東擊西地拙劣伎倆,我上了一次當,難道還會上第二次麽?”既然黃石已經拋開幻想,那眼下的局面就很清楚了,如果後金軍硬沖金州那他們就是傻子了,而無論是皇太極還是莽古爾泰都不是傻子。

三個人討論了一番,後金方面比較可行的計劃怎麽看都是先要削弱金州的野戰力量,然後靠四旗的威懾力掩護輜重撤退,或者根本就讓鑲白旗帶著輜重南下,這樣南關的三旗就可以輕裝逃跑了。

不就是想攻我的必救麽?黃石冷笑一聲:“馬上發令給楊致遠,把冰都鑿開,讓他們來吧,希望建奴們個個都是冬泳健將。還有水營,立刻帶著一千輔兵出發去長生島,然後把中島的人都運回長生島。”

沒有水營後金軍就不可能渡海攻擊長生島,而且這個水營還必須自己去南信口,讓馬背上長大的後金士兵上幾天的船再登陸,就是長生島的娃娃也能幹死他們了。所以黃石他們估計旅順水營的船只就算被繳獲,也頂多有些漢軍水手。

“旅順水營還沒有消息麽?”黃石既然想起了這個,就翻看了一遍報告,長生島水營拼命擠出小船沿海搜索,希望能提前傳回來警報,為此很多人已經失蹤在冰海中了,但黃石手中的報告上面還是什麽都沒有。

“沒有,或許他們調頭回旅順,然後去南關島運傷兵和輜重了。”

“是有這個可能性。”黃石嘆了口氣,這個情報漏洞是沒有辦法補上的。後金軍依賴馬匹完成機動和偵查,而遼南明軍依仗的是海運。金州的馬匹實在是太少了,騎兵不可能搜索太遠,就算強行搜索更多的海岸,也不太可能有運氣碰到敵人的營帳,反倒白白降低了對附近情報的掌握:“不過,只要廣鹿島和長山島的水營到了,我們長生島就萬無一失了。”

天啟五年正月二十九夜,清泥窪。

夜幕降臨後,後金的船隊就停泊在岸邊,他們奉命西行後一天才在指定地點停泊,就看到傳令兵已經等在那裏了,他們得到的緊急命令是立刻東返回南關半島,雖然傳令兵不肯多說,但焦急的神色說明戰局似乎有了巨大改變,而且和監督的後金軍官秘密交談過後,那個後金牛錄也一反常態,暴跳如雷地催著大夥兒死命往回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