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烈烈北風意未逞 第三十四節 天平(第2/3頁)

黃石又在心中暗自嘆了口氣,嘴裏卻淡淡說道:“好了,你們下去休息吧。”

幾年來東江鎮和萊登鎮、萊登巡撫衙門已經鬧得很不愉快了,早在鎮江大捷的時候,毛文龍就不肯把功勞給山東的文臣集團。鎮江大捷無疑是明軍第一次收復失地,第一次進攻獲勝和第一次獻俘闕下,所以山東的文臣集團希望毛文龍把運籌幃幄的功勞上交給萊登巡撫衙門,比如山東的文臣就說鎮江大捷是登州通判王一寧的策劃。但是毛文龍卻一口咬定這是提拔他的王化貞的功勞,還上書指出王一寧是他從龍川撤退到朝鮮內陸後才來的,這種說詞讓山東文臣集團很下不來台。

天啟二年後,毛文龍和山東文臣集團的本來就很不好的關系變得更加惡劣,毛文龍一口咬定山東沒有功勞,而山東則一直說毛文龍貪功。最後毛文龍連首級和俘虜也不肯交給山東去檢驗,而是直送天津衛。天啟三年,天津衛的地方官屢次上書朝廷,要朝廷下令給毛文龍不要再交俘虜來了。天津衛的理由是俘虜太多了,又要吃飯又要派人看護。還要動員鄉兵押送——這也要吃飯,所以花銷實在是太大了。而毛文龍堅持送俘虜來,他說這樣山東文臣就不能說他貪功,而東江塘報上的戰役和進獻的首級是不是殺良冒功,錦衣衛一審訊俘虜就能清楚,這樣也能還給他毛文龍一個清白。

這樣就形成了山東罵毛文龍聲不斷、東江悶頭一個勁往天津送俘虜、天津衛哭訴預算超支地搞笑局而。這個鬧劇一直到孫承宗下令東江首級轉送寧遠檢驗才告終。

但新的鬧劇又出現了,起因當然還是毛文龍不好,做人太不實誠了。老老實實地黃石一直很配合地讓登州糧官來押送銀子和糧食,押送途中的“漂沒”黃石也都是認頭的。但滑頭的毛文龍卻企圖坑山東文臣一把,到天啟五年正月為止,這一年來毛文龍已經往山東派了兩個糧官,東江糧官的任務就是直接拿到軍餉和糧食,然後由東江的船運回遼東。這種行為對於一直在背後扶持東江鎮的山東文臣集團來說當然很不公平。很有點“端起飯碗吃飯,擱下筷子罵娘”的意思。

毛文龍派去的第一個糧官很快就吞沒了軍餉不回東江了,毛文龍再次派去的新任糧官還是他杭州的老鄉,毛文龍本以為老鄉會更可靠一些,不想這個人一到山東就迅速走完了腐化墮落的道路,這兩個糧官一共貪汙了總價值四十四萬兩白銀的物資。

為了追回贓款,毛文龍已經發給山東幾次海捕文書,但全部如石牛沉大海。毛文龍憤怒之余,就利用自己的尚方寶劍帶來地專折奏事權,把這個官司一直打到了皇帝面前。被激怒的毛文龍還把奏章發布在了東江塘報裏。這讓大部分東江軍官都對山東文臣集團印象極壞。

其實黃石並不是第一次看到這份塘報,但是這次他對毛文龍的憤怒又了更直觀的認識。毛文龍在給天啟的奏章中聲淚俱下,這四十四萬兩銀子的物資裏不僅僅有軍餉和皇賞,還有士兵的口糧和身上的衣服,更有不少是士兵的斬首賞錢。毛文龍哀求皇帝能秉公執法,把這些士兵的口中食、身上衣從山東追還給他。毛文龍還在奏章裏描述了東江的情景,大批的軍戶還沒有過冬的棉衣,很多戰兵別說盔甲,連鐵制的武器都沒有,而兩個貪汙了東江鎮四十余萬兩白銀的人就在山東逍遙法外……

在毛文龍這封奏章裏,他甚至指出了這兩個糧官在山東的居住地點,這兩個人都已經在山東買房買地當上了地主。毛文龍不要求天啟追究誰的責任,他只請求皇帝下旨讓山東文臣集團把這兩個人抓起來,然後移交給東江鎮。

但萊登巡撫也有尚方寶劍,打這場禦前官司的時候山東巡撫衙門甚至不辯解有沒有這麽回事,他們只是質問朝廷武將是不是有權利對地方發海捕文書?地方文臣是不是有義務去執行武將的命令?

這兩個問題問得非常有力,所以毛文龍哭訴得雖然很動情,但天啟天子和內閣還是駁回了毛文龍的請求,讓他自己去和山東地方官商議。

黃石看到這份塘報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故事的結尾,歷史上毛文龍最後還是妥協了,從此讓登州的糧官押軍餉和糧草,也從此忍受了三成的“漂沒”,而登州最後遣返了一個人回東江。那個人就是毛文龍的老鄉,毛文龍知道他身不由己也就沒有難為他,讓他吐出了他那份贓款後就送給杭州地方官看押。後來登州再次提高“漂沒”份額的時候,毛文龍又把這件事情拿出來當炮彈打禦前官司,不過後來那次官司又是以毛文龍的投訴不了了之告終。明明是受益者的魏忠賢利用這個官司沉重地打擊了山東東林黨,但接任的閹黨成員只是把“漂沒”維持在三成而已,還是沒有退錢給東江鎮。這個事情黃石很想利用一番,但是如何利用他還沒有想好,反正歷史上毛文龍選擇了一條最愚蠢的道路,什麽好處都沒有撈到還得罪了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