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十九節 潰圍(第3/3頁)

在此前的戰鬥中吳穆一直望眼欲穿地盼著復州的援軍。在不斷地失望中他算是把金求德和尚可喜他們恨透了。回師的路上,吳穆一肚子地不滿本都醞釀成了怨毒,他一邊告訴自己要把今天的這個經驗記住(打仗的時候一定要無條件去增援主帥),一邊還在盤算怎麽在黃石那裏給金求德、李雲睿和鄧肯下眼藥。

但看到這潮水般的歡呼聲和沸騰的軍隊後,吳穆滿心的怨恨頓時又被大風吹去爪哇島了。他撫胸微笑,連連點頭地同時還小聲贊道:“金求德不慌不忙,果然有大將之才。”此時吳公公心中關於今天的經驗總結又變成——一定要安排可靠的人守老巢,遇到事情絕對不能慌亂。

賀定遠在這一片歡呼聲中湊到黃石跟前,對著他大叫道:“大人,經此一戰,建奴必不敢正目視長生島,必不敢再與我軍對陣。”

“哦?”黃石掃了賀定遠一眼:“賀遊擊為什麽這樣想?”

賀定遠一幅自信滿滿的模樣,想也不想地說道:“那建奴設下如此羅網,調來了七十個牛錄對付大人。又是弩機又是拒馬,連旗主都身先士卒。結果還是被我們潰圍而出,殺傷甚重。如此,豈有再敢與我軍列陣對圓之膽?”

“如果建奴在我救火營乙隊突破的時候撤退,是的,我認為你說得對。”黃石臉上露出鄭重的神色。如果那個時候後金軍真地選擇解圍、撤退的話。恐怕日後這些後金軍再遇上長生軍的時候就會聞風而逃,再也不堪一戰了。而且今天與長生軍交戰的後金軍是來自六個旗的牛錄,他們會把這種失敗情緒傳播給整個後金軍。如此一來,後金方面恐怕再無可戰之兵。這也是黃石為什麽一看到後金軍的部署就認定“建奴敗矣”的原因。

可是今天後金軍最終還是調整了戰略,雖然多付出了成百上千的傷亡,還至少多死了五百人,但後金這七十個牛錄的二線兵都得到了鍛煉。他們雖然沒能阻止明軍突圍,但氣勢上並沒有遭到無可挽回的打擊,士氣也沒有徹底崩潰掉。

最重要地一點兒是,黃石認為後金旗主和牛錄通過這場激戰保持住了戰鬥意志,他們在今天戰鬥的後半段表現出的頑強和進攻精神,把戰鬥早期的那種頹廢味道一掃而光,也給黃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歪著頭說出了評語:“建奴,現在還是一支能戰鬥的軍隊,還沒有到徹底失敗的境地,我們再不可輕敵了。”

看到賀定遠的表情顯得有些失望,黃石不禁失笑道:“當然,我們會一仗比一仗更輕松。”

以住長生軍的戰鬥都會很快地分出勝負,所以部隊爆發力有余,韌性卻很值得懷疑。今天作戰到了最後,黃石的部下雖然還堅決地服從命令,但氣勢上明顯已經低落了不少。

“今天我部先是渡河,然後警戒推進,緊跟著進行了強行軍,最後還完成了潰圍突擊作戰。”黃石嘴裏喃喃算了一會兒時間,猛地打了一個響指:“今天從早到晚連續行軍、作戰七個時辰,大批部隊都經歷了長時間的矢石洗禮,並在建奴的壓力下進行了復雜的隊列變換和戰鬥。”

“這對我長生軍來說真是太寶貴的經驗了,太寶貴了。”黃石忍不住大笑了起來:“經此一戰,我長生軍終於是百煉成鋼了。”

賀定遠作為黃石的親信,一向知道黃石最看重老兵和歸隊的傷兵,更是極端看重軍官曾經受到過的戰場壓力。比如蓋州之戰後,黃石對那些曾經承受後金軍壓力的軍官就青眼有加。如果只是這一次的話,賀定遠說不定會懷疑黃石看重他們是因為蓋州之戰他們曾和黃石共患難。但南關之戰就很說明問題了,那次戰役左翼崩潰了,還卷擊了不少救火營的部隊,但黃石事後還是把好多幸存的軍官和老兵調入教導隊去當種子培養。他們面對壓力崩潰時的場面和心理也都被整理出來,作為從參謀軍官到一線軍官的必讀物。

看黃石笑得歡暢,賀定遠也跟著笑道:“末將恭喜大人了,三個月後,我長生島又可以多一營強兵。”

黃石微笑了一下:“最多不超過四個月,而且恐怕不止多一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