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二十六節 妙計(第2/3頁)

皇帝現在心裏已經是有數,料定魏忠賢是看過了兩份奏章後安排呈遞上來的。皇帝雖然對自己剛才不分青紅皂白地痛罵魏忠賢有點後悔,但他當然不能對一個家奴公開道歉,所以就換了一種口氣:“吳穆實心任事,還是很忠心的。”

“不過……”天啟看了孫承宗的奏章後心裏已經猶豫起來了。他剛剛才把吳穆痛罵了一頓,現在如果立刻就反過來說黃石不好,不僅在太監們面前大大地丟面子,就是自己也不能說服自己。

“萬歲爺英明,吳穆見識淺薄,胡言亂語。但老奴以為,他還是忠心耿耿的。”魏忠賢雖然不能控制孫承宗上什麽奏章,但是他絕對能控制天啟閱讀這份奏章時的心情。雖然他沒有膽子在天啟面前罵孫承宗,但他絕對敢拿吳穆當靶子——然後指著和尚罵禿驢。

“哦?”天啟聽魏忠賢的意思似乎是覺得自己說得很對,他也是精神一振:“你說說看。”

魏忠賢已經從地上爬起來了。心中正暗自得意於自己把這兩封奏章呈上去的順序安排得妙,如果反過來往上遞的話,魏總經理估計朱董就會將信將疑,而吳穆那封就成趁熱打鐵了。雖然吳穆要搞政治自殺——大概是因為太忠誠了吧?但魏忠賢絲毫沒有陪他倒黴的念頭。何況黃石這樣的奧援很重要,魏忠賢也自認為能把這個武夫控制得牢牢地。

“老奴以為。黃將軍棄小不取,必有大圖……”魏忠賢早就事先想好了說辭,他對天啟解釋說,黃石這麽廉潔是為了未來的世襲封地。等到平定遼東以後,黃石就算封不了萬戶侯,那只要他打得勝仗多、功勞大,那黃石硬說手下每個軍戶都有十幾個男丁,每戶都要分一百畝、甚至一百五十畝土地也不是不可以。何況遼東從來都是地廣人稀。現在東北那旮旯地五百多萬遼民也被野豬皮殺得只剩幾十萬了,到時候就是許了黃石每戶一百畝也沒有什麽文官會說什麽。

明帝國的體制是軍屯、民田、王府三套,如果是內地的王爺或者錦衣衛什麽的,封地多少只是一個發錢的標準。比如萬歷皇帝賜給他的愛子福王二百萬畝土地,那意思就是地方官每年要按朝廷標準——比如每畝一厘銀給福王幾萬兩銀子(張居正還定過每畝地給宗室和錦衣衛半厘銀),宗室和世襲錦衣衛軍官並沒有權利轉賣土地或者統治土地上的農民。

但黃石作為邊軍將領、世襲的遼東大軍頭,雖然也沒有權利轉賣土地(因為這是國家的軍屯),但土地上所有的軍戶都不繳國稅而是繳軍糧,這個軍糧也是交給黃石和他的子孫的(一般是產出的四成左右)。世襲遼東都指揮則應該用這些軍糧來購買物資、武裝和訓練大明的邊防軍。所以如果黃石能為他手下的五千軍戶每戶要到一百畝土地的話,那他黃家的收入當然很可觀了——魏忠賢是絕對不相信黃石以後有了百萬畝的土地後,會把產出都花在軍隊上的。

天啟聽得連連點頭,最後開懷大笑道:“黃將軍每年才找朕要幾萬兩銀子,如果他拿這點錢就能平定建奴,那最後便是許了他一戶一百五十畝。朕也不吃虧了。”天啟說著又是哈哈一笑:“就是把毛帥那份都算上也不怕。即使把毛帥和黃將軍都封了萬戶,只要能把一年三百萬的遼餉停了,朕也不吃虧了。”反正這土地現在都在後金手裏,他天啟當然不吃虧了。

“萬歲爺明見萬裏。”魏忠賢自衛工作圓滿完成,接下來要對孫閣老反戈一擊了:“以老奴之見,孫先生那裏恐怕還是要交待一番。孫先生可是我大明的擎天柱,老奴想寧可委屈了黃石,也千萬不能讓孫先生下不來台啊。”

……

坐在自己的屋裏喝茶的時候,魏忠賢還在一個勁地罵:“吳穆是不是腦子燒壞了?黃將軍這種猛將不拉攏,哪還去拉攏誰?孫先生拉攏黃石的時候,就該加倍地許願給好處才是。這廝,竟然還踹了一腳!這不是擺明了要把黃石踢去孫先生那裏麽?”

魏忠賢狠狠地灌了兩口茶水,心裏還在後怕。吳穆這封奏章肯定搞不死黃石那是肯定地了,就算加上孫承宗的也不行。魏忠賢認為孫承宗這招叫欲擒故縱。等事後把底給黃石一透,那黃石肯定得把吳穆和背後的自己恨透了。孫承宗不但洗脫個幹幹凈凈,還能落下不少人情。萬一遼事敗壞,天啟也肯定會本能地認為孫承宗受到了蒙蔽,一切都是吳穆——也就是魏忠賢手下的錯,他魏忠賢為了把萬一戰敗的責任推給孫承宗可是已經忙碌了好幾個月了。

想到入神時,魏總經理把手裏地茶碗、茶蓋捏的吱吱作響,扭曲的臉上還一個勁地流冷汗:“孫先生,您太陰了吧。”跟著魏總又輕拍了自己額頭幾下,露出了一絲寬慰的笑意,自言自語道:“幸好咱家時時提防,處處小心,一下子就看破了孫先生您的妙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