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三十節 患難(第2/4頁)

“不過,不過……”天啟仰頭看了一會兒天花扳,突然說道:“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這個什麽莽古爾泰,還有什麽建奴的正藍旗,今年已經被黃將軍打過兩次了。”

“萬歲爺英明,”魏忠賢立刻大聲接茬道:“第一仗是在南關,莽古爾泰這廝領著三個旗和黃將軍一個營打,被黃將軍奪下了他的大旗和金盔,並斬首近九百具。這廝還被黃將軍一個營困在南關一個多月。”

天啟在屋子裏來回踱了兩步,魏忠賢目不斜視地說下去:“第二仗就是收復復州,莽古爾泰這廝賊心不死,領著建奴六個旗的精銳去打黃將軍的兩個營,這廝詐敗、誘餌、設伏等等,無所不用其極,就差火燒水淹了。但黃將軍有萬夫不當之勇,就是在這種不利局面下靠兩個營大敗建奴六旗精銳。最後黃將軍還因為曾中計上書請罪,全不居功。”

聽到這裏天啟又發出一聲似哭似笑地長嘆聲,那魏忠賢還不依不饒地說下去:“此戰馬世龍自己也承認,對面的建奴只有莽古爾泰一個旗,而且是被黃將軍兩次大敗的殘兵敗將……萬歲爺,老奴以為,如果此戰是黃將軍在指揮的話,那莽古爾泰恐怕連應戰的膽子都不會有啊。”

“如果朕當年聽吳穆地,把黃石調去做提督遼西軍務總兵官就好了。”天啟才說完就想起魏忠賢說過——孫承宗當時不同意。

魏忠賢察言觀色,就趁熱打鐵地說道:“老奴以為,暫時還是不要讓黃將軍去遼西或者回長生島,不然恐怕孫先生那裏下不來台。是不是等風頭過過再說為好呢?”

天啟一時無語就又開始在殿內緩緩踱步:“信布之勇,嘿嘿。和馬世龍這種人比,黃將軍當然勇了。這能不勇麽?”皇帝許久以後才收住腳步:“這件事情,禦史們都知道了吧?”

“回萬歲爺話,禦史們已經紛紛上書彈劾了。老奴已經和內閣商談過了,凡是彈劾孫先生的,一律都駁回去。”魏忠賢仍然跪得筆直,鼻血也已經流得滿胸都是:“那些彈劾馬世龍地,老奴以為還是送到遼東督司府去為好。”

“嗯。”天啟先是答應了一聲,接著又皺眉想了半天,遲疑著問魏忠賢道:“這豈不是讓孫先生為難麽?”

“萬歲爺英明。老奴以為,如果孫先生處置了馬世龍,那言官們自然無話可說。孫先生就好比那揮淚斬馬謖的諸葛武侯,對孫先生的名聲也是有益無害。如果反過來孫先生要馬世龍戴罪立功,那孫先生也可以借這些彈劾奏章來拉攏馬世龍,讓他知恥而後勇。”

魏忠賢言詞朗朗,把天啟聽得也是連連點頭:“不錯,孫先生自有成算,吾不去給他添亂。就按你說得辦吧。”

皇帝回過頭來看到魏忠賢還筆直地跪在那裏,鼻血已經淌了一攤,心下既為他的忠心而感動,又為誤會了魏忠賢的一番心意和自己的莽撞而後悔。當然天子肯定還是不會向太監認錯的,他只是招呼了一聲:“去把魏卿家扶起來,帶他去止血。

魏忠賢謝思離開了。他走了以後很久,天啟仍望著他消失的那扇殿門,忍不住對身邊的小太監贊嘆道:“廠臣真是忠心耿耿啊。而且凡事都出於公心,人情練達又從來不居功。實在是很難得。”

此時魏忠賢已經跑到了司禮監,他先是哈哈大笑了一番,一直把眼淚都笑出來了還停不住:“沒想到啊,沒想到。”魏忠賢笑得上氣不接下氣,斷斷續續地咳嗽著:“沒想到第一仗就輸了,還輸得這麽慘啊。”

笑過癮之後魏忠賢臉色一沉,冷哼了一聲:“是哪些蠢貨上書彈劾孫先生的?咱家不是交待過了麽?咱們的人只能彈劾馬世龍,不能彈劾孫先生。”

司禮監的太監嚇得臉色煞白,連忙磕頭分辯說:“回廠公話。我們的人確實都在彈劾馬世龍,那些彈劾孫先生地都是一些自命耿直的家夥,不是我們的人。”

“放出風聲去,說萬歲爺不喜歡有人彈劾孫先生。如果還有人不長眼的話……”魏忠賢眼睛裏閃過一道銳利的光芒,牙齒也跟著緊咬了一下:“仔細給他們挑字。如果奏章裏有錯字或語句不通順的話,就動廷杖治他們的不敬罪。”

……

天啟五年九月二十五日,郊外涼亭。

孫之潔、毛承鬥和黃石正在煮茶聽琴。黃石本來喜好一身戎裝,但孫之潔不太喜歡和一身戎裝的人一起喝茶。就是毛承鬥也不喜歡黃石一天到晚穿著軍服晃來晃去。黃石雖然對他們的這種心理不以為然,但也明白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明末時代地環境中,軍人的盔甲並不比乞丐的要飯碗更高貴……當然,在引人注目上要更勝一籌。

黃石捫心自問,自己也不喜歡和一個乞丐同桌而坐,所以就換下了自己的軍裝。孫之潔本來建議黃石穿二品武將的大紅官袍。除了烏紗是方翅、胸前的圖案是老虎以外,其他的和文官的二品官服沒有區別。孫之潔覺得這樣很威風,也很可以顯示地位。但黃石對此毫無興趣。他和孫之潔、毛承鬥一樣穿了一身白身的青衣,並紮了一個頭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