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三十八節 臨危(第2/3頁)

“幾千……?”這個數字又把高弟嚇了一跳。

楊麒頓時又是一頓長籲短嘆,跌足拍手叫道:“是啊。高大人明鑒,黃軍門手下那打老了仗的家丁就有好幾千,可整個關寧軍也沒有一千見過戰場的兵。高大人,不是末將不盡力,實在是這仗沒法打啊。”

高弟聽了也覺得有些道理,但他還是有些猶豫:“可是關外的近百座堡壘,是五年來花費了國家七百多萬兩銀子才修築好的,一朝拋棄……”

“那些堡壘都是孫閣部修的,不是高大人你修的,對不對?”楊麒雙眼觀察著高弟臉上每一絲一毫地神情變化:“如果那些堡壘擋不住建奴,自然是孫閣部糜費國家資財,於高大人你何幹?”

“話是不錯。”高弟心裏已經話絡起來了,他拈了一會兒長須,又有些擔憂地問道:“當年熊廷弼下令焚毀所有堡壘、倉庫和輜重,朝中給他定了一個‘盡焚庫藏’的罪名。這個……”

聽到這句話後,楊麒知道高弟已經心動了。他大笑道:“高大人,這有何難?我們這次只從關外撤兵,什麽堡壘、倉庫啊,一概都不許燒,至於輜重讓兒郎們統統搬運回來好了。這不就沒事兒了嗎?”

高弟又沉吟了一會兒,似乎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如果建奴來攻打山海關怎麽辦?”

“高大人明鑒,”楊麒顯然已經胸有成竹。他跺了跺腳:“我們山海關左靠大山,右擁大海。此乃天下第一雄關,那麽容易打下來的?”

這些天關寧軍的將領們早就私下商議好了,撤退最多是死高弟一個,不撤退大夥弄不好就得陪高弟一起死了。所以他們早就定計,無論如何也要把高弟這個書生忽悠暈。

大家都知道後金不過二百牛錄,就算努爾哈赤空國而來,也不過兩萬披甲而已。何況還有東江毛文龍,後金怎麽也要留下些人守家。楊麒覺得在山海關部署上十六萬大軍,然後十個打人家一個,又有這麽多大炮、火銃,怎麽也能把山海關守住。

聽著似乎很有道理,高弟也覺得兵貴聚、不貴散。他點了點頭:“不過還要多做準備,務求有萬全之策。”

“我們可以把軍戶都放過去,然後把這山海關上布滿大炮火銃。建奴看我們戒備森嚴,說不定就退回去了。就算建奴敢來攻城,哼哼……”楊麒眼睛裏閃過一道寒光,臉上也是兇相畢露:“我們就把這些大炮、火銃潑水也似地打將下去。那建奴難道還是鋼筋鐵骨不成?”

天啟五年十一月下旬,新任遼東經略高弟以耀州新敗,官軍士氣不振為由,下令主動放棄關外地二百裏遼西走廊,同時向朝廷奏明了理由。此時,後金主力仍然在向遼陽集結中,敵軍還沒有出河東一步。

孫承宗視遼東以來,先是從山海關到寧遠修築了五十余座堡壘,其中最大的要塞寧遠堡前後耗時近三年,直到天啟三年底才完工。這以後孫承宗又開始以寧遠為核心,修築了一個大型要塞群,現在最靠外地寧遠右屯諸堡已經在一百五十余裏外了。

到天啟五年為止,孫承宗認為堡壘修得差不多了,開始考慮進攻問題。受到黃石收復復州的鼓勵,孫承宗就一直想找機會渡過遼河,收復耀州和娘娘宮,從而把關寧軍和東江軍的防區連成一片。(這個時候本是東江軍將領張攀剛剛再次收復旅順和金州衛,並下令在長生島、兔兒島、連雲島開始屯兵,還於八月底率先攻擊耀州,試圖和遼西軍建立聯系。東江軍的攻擊被挫敗後孫承宗也開始對耀州這個地方感興趣。由於這個時空黃石給孫承宗的刺激,當然孫承宗比原本歷史上的決心更大了。)

正因為孫承宗擺出了一個攻擊姿態,所以關寧軍除了遼東都司府直轄地三營和部署在山海關到寧遠之間的部隊外,其余的六個協都位於寧遠到錦州之間。這次的耀州之戰中,一個協被正藍旗一個旗打垮雖然比黃石前世的歷史要好聽些,但損失卻也更為慘重。寧遠中協損失過半不說,馬世龍也被剝奪大部分職務回山海關坐冷板凳去了。

憑借明朝的強大恢復能力和一年數百萬兩銀子的巨額投入,寧遠中協雖然恢復了一些元氣,但中協的慘痛損失還是給關寧軍各部將官帶來了非常大地震動。現在充斥在關寧軍中的驚駭情緒也並不比原本的歷史上小多少。

在這種濃郁的失敗主義氣氛中,高弟的撒兵令才剛剛傳達到寧遠,隸屬山海關的三協明軍就立刻奉命南下。十五個營的關寧鐵騎拋下了一切可以拋下的物資,無數儲備著大量糧草和兵器的倉庫沒有一個被燒毀,關寧軍只是在各個倉庫上貼上封條後就匆匆離開。根據大明兵部統計,關寧鐵騎在寧遠以北拋棄的物資計有米豆十五萬石、幹草百萬斤、棉布八萬余匹、白銀一百二十余萬兩、鎧甲三萬余具、火炮一千余門,火銃、弓箭、刀盾更是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