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 第五十四節 死線(第2/3頁)

防線最後的木柵欄後,站著一個長生島的軍官。自打今天全軍動員後他就一直等在這裏。木柵攔後的長槍兵都站在一步開外,只有他緊緊貼著柵攔,以使讓兩翼的火銃手清清楚楚地看到這個醒目的目標。

這位軍官姓張,十年前就在山東一個叫南山的地方落草為寇,當年綽號南山賊,和另一個年輕有為的強盜馬大王相交莫逆。八年前山東官府為張南山和馬大王這對草寇各出了五十兩紅花,他們就一起被決意反正的部下綁去見了官,然後一起被充軍遼東。

六年前黃石在廣寧征兵時,馬大王和南山賊因為都能開強弓、騎烈馬,所以就被招進了黃石的千總隊。廣寧平叛戰役後,黃石遠征旅順,馬大王和南山賊也都在其中……號稱要當黃石“馬前卒”的馬大王死於和孔有德的那場驛站火並了,而南山賊祖上積德,則在神佛的庇佑下,哦,現在是上帝的保佑下好好活了下來,還成為訓練隊頭一批的學員。

廣寧、旅順、金州、蓋州、南關、復州,南山賊參加了黃石指揮的每一場戰役,見證了他長官的一步步高升。最嫡系的出身、聰明、勇敢而且忠誠,一個軍人還需要什麽更多地麽?提升和獎賞不斷落到曾經的山東響馬的身上,他現在已經是救火營丙隊的千總隊官了,還改了名字叫張承業。

上次宋建軍這個新兵得到一枚三級卓越勛章讓黃石的這些舊部都很羨慕。張承業也私下向黃石打聽過他怎樣才能得到卓越勛章,當時黃石思考了良久,親口告訴他必須要有異乎尋常的英勇表現,這種表現必須能極大地鼓舞士氣,還要可以成為長久流傳地榜樣。

聽說是由自己負責統一指揮中央通道的防禦後,張承業就下定決心:“今天一定要表現得既鎮靜又勇敢,一定要把勛章拿到手。”

為了避免意外,他還讓丁隊的隊官提前做好接替指揮的準備。現在那位同僚正站在防線後的預備隊中,神色緊張地向張承業看過來。

沖入中央通道的蒙古和後金騎兵的前方,左右各有兩座銳角棱角的一條邊,這兩堵墻後和兩座銳角堡的底邊護墻上,都滿是黑洞洞的火銃槍口。長生島的士兵一個個踩在木桌或者木凳上,把火銃在護墻上架好。

從隨軍牧師做好戰前動員開始,登上護墻防守的五百名火銃手就一直保持著戒備的姿態。他們和防線上其他的長生島官兵一樣,每個人都精神抖擻地握好武器,一動不動地牢牢守衛在各自的崗位上。整條防線上只能聽見粗重不均的喘息,和偶爾發出的被極力壓抑的低聲咳嗽。

敵軍進攻開始後,張千總還一直悠閑地在柵攔前來回踱步。他左手裏握著一根膛棍,右手把一支手銃槍膛朝上舉在耳邊。這種長管手銃也是長生島的新式兵器,剛剛配備到隊官、隊副一級。看到敵軍進入正中通道以後,張承業就穩穩沖著正前站定,同時大聲喝道:“預備。”

百多名火銃手都隨著張承業的這聲命令而進入了瞄準狀態,把火銃沖著入口的方向穩穩瞄準好。這些火銃手們紛紛把腰微微前弓,把火銃更有力地靠在肩上,同時還閉上一只眼,歪頭瞄準飛奔而來的騎兵。調整好了姿勢以後,這批火銃手中仍然沒有一個人開火。他們靜靜地吐出一團團的白氣,就一直這樣默默等待著,看著視野中地敵人變得越來越近,越來越清晰。

那些敵軍在沖入第三道矮墻前,就大批地側伏到了戰馬的腹部。他們舉著步弓從還在跑動的馬匹上飛身而下,這些身姿矯健的陷陣銳士一縱一跳間,就把身體躲藏到了戰馬後,向著長生島官兵射過來一批羽箭,整套動作一氣呵成。

站在指揮台上的黃石看見他們的柔韌動作時,也忍不住在心裏贊嘆了一句:“真不愧是馬背上的民族。我練習馬術六年,自以為不錯了,現在才知道還差得遠哩。”

“殺!”

耳邊一聲響雷炸起,不用問這又是姚參將發出的咆哮聲。黃石一如既往地面沉如水,而吳公公則又是一聲冷哼,臉上也浮起更為不屑的表情,掃視姚參將的那一眼仿佛就是在看一個在北京城裏丟人現眼的土包子。站在一邊的趙引弓則目光如電,在驕傲的吳穆和尷尬的姚與賢兩人身上一閃,就又迅速地轉回到前方的戰局上去了。

這個時候武訥格和大部分先鋒騎兵都躲到了馬匹後,他們距離大部分的火銃手都還在五十米開外。根據他們以往的經驗,這是一個還算安全的距離,而且火銃的彈丸會陷在馬匹的身體裏,從而變得對人無害。

他們漫射過去的弓箭大部分都撞在矮墻上了,飛越墻頭的弓箭八成也從長生軍的頭頂飛過,少部分有機會命中的弓箭也被士兵們偏偏頭躲開。只露一個頭在墻上的火銃手們都戴著低眉頭盔,而且都已經把面具放下,面對危險時士兵只要微微低頭就可以用頭盔擋住攻擊,所以最後那些僥幸命中的弓箭也全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