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一節 忠言(第2/3頁)

歷史上在努爾哈赤遠征遼西時,遼東兩藍旗和蒙古右翼面對著全師而來的東江難民武裝時,便是猛將莽古爾泰也龜縮在沈陽城裏不敢輕試其鋒。這次正藍旗不在,鑲藍旗和蒙古右翼更是勢單力薄,所以無論孔有德在城下如何叫罵,濟爾哈朗就是絕不踏出城門一步。

沈陽城旁的山頂上,平遼將軍毛文龍靜靜地看著城門前的表演。鑲藍旗以一部分兵力據守沈陽不出,剩下的則和蒙古右翼一起集結於遼陽。阿敏完成軍事集結後,掩護東江軍左翼的耿仲明兄弟頓感壓力倍增,不得不退向本部尋求保護。

現在阿敏的萬余大軍已經出遼陽北上,一直挺進到了虎皮堡安營下寨,和沈陽守軍遙遙呼應。這支存在於東江軍側後的野戰部隊對毛文龍形成了很大的威脅,在他們的影響下,東江小股難民也不敢脫離大部隊太遠,這更進一步影響了毛文龍的打草谷效率。

進入遼中平原之後,東江軍收集到的物資本一直遠大於消耗。但從昨天開始,東江本部的糧官就報告收入開始嚴重減少了。以平遼將軍毛文龍多年來地專業眼光來看,幾天之內收入就會急劇下降到與支出相抵,然後凈損期就該到來了。如果那個時候再開始往家走,等走回家的時候好不容易打來地草谷就又會被吃得七七八八了。

從沈陽通向遼陽的方向上,白天是一柱柱的青煙、黑夜有一團團的火光,遼西的後金大軍應該也已經得到消息了。如果東江難民走得晚了,阿敏倒也不介意付出些犧牲拖住他們幾天,好讓後金大軍趕回來給毛幫主一頓老拳。

只是阿敏這次的算盤注定又要落空了。每當這個時候,指引左都督、東江總兵官地那顆將星就會無聲地提醒他一一是時候了,走吧,退一步海闊天空……

“退兵吧。”毛文龍長嘆著氣輕聲說道。憑借著那股與生俱來的直覺,左都督認為現在退兵正是恰到好處。他回過頭大步向下山的小道走過去,同時加重了語氣命令道:“立刻退兵。”

“遵命,大帥。”陳繼盛和其它東江軍官都抱拳鞠躬,把毛文龍恭敬地送走了。在他還是毛文龍親兵隊長的時候,陳繼盛對老長官的戰略嗅覺就崇拜得五體投地。其他的軍官也都對毛大帥迷信得很,平遼將軍的感覺真是像占蔔一樣精確啊。等毛文龍離開後,陳繼盛等人毫不遲疑地紛紛下令:

“撤兵,回朝鮮去。”

“速速退兵,返回寬甸。”

“傳本將令,全體回師。”

遼東明軍一撥撥地開拔,孫家兄弟也紛紛背好行裝,準備返回朝鮮義州。他們現在住的地方本是一個鐵匠鋪。努爾哈赤在沈陽周邊修築了大批這樣的手工作坊,這次都成了東江難民的臨時避寒處。

自打住進來以後,孫家兄弟就仔細檢查過整座房屋了,現在他們正做著最後一次清掃。老三和老四正收拾屋裏的桌子,這幾張桌子本來是他們睡覺用的,但現在已經用不著了。他們倆拿竹片把桌子上的鐵片都起出來,一個不拉地扔到了包袱裏收好。

老大已經將窗戶紙都撕下來了,把它們團了一個卷,和皮革一起塞到背包裏,老二則小心地給瓷碗、瓷碟上包好稻草,最後數了一遍數後打包捆好帶走。他們出門後點了把火,滿心歡喜地拖著大包、小包走向了隊伍。

“孫二哥。”

背後傳來了一聲高興的喊叫聲,老二回頭一看,原來又碰上了義州的鄰居白家祖孫二人。這些日子孫家小子出去輪換站崗的時候,白爺爺就在野地裏掏田鼠窩,幾天下來就把近百個田鼠家庭的冬糧納入囊中。

白家小子不用說,就是白爺爺背上也有小山似地一個包袱。孫家四個兄弟趕忙上去扶住老頭子:“白爺爺,您悠著點,小心腰!”

“小子們別看不起爺爺,爺爺的腰板硬朗的很!”從朝鮮義州到沈陽,一路風餐露宿,但白爺爺卻日漸精神矍鑠。他甩開孫家兄弟,健步如飛地跟上隊伍,露著幾顆殘缺不全的牙,爽朗地哈哈大笑著:“爺爺我心裏高興,高興啊!”

……

此時的覺華也是同樣一個睛朗地淩晨,黃石早早就走上指揮台。冰面上燒了一夜的篝火大多都快熄滅了,只剩下一縷縷的青煙。早班的守衛正有條不紊地和值下夜的崗哨做著交接工作,一夜就又這樣平平安安地度過了。

黃石覺得後金基本搶到了要搶的東西,理論上也快該走了。再說寧遠和覺華明顯都不好啃,而強盜從來都是要計算成本的。何況黃石還記得歷史上毛文龍此時會去沈陽城下搶一把,現在遼中平原的防備比歷史上還薄弱,毛文龍不去大鬧一番才是怪事。努爾哈赤也不會有多少時間在這裏和他窮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