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八節 插曲(第2/4頁)

“回到長生島後,本將會設法為選鋒營再補充三百火銃,”黃石笑吟吟的又補充了一句:“不過事可一、不可再。以後章兄弟務必要小心,幹萬不可再有類似事情發生。”

“卑職明白,請大人放心。”

這時關寧軍已經離開了兩裏地,長生島的內衛偵騎也已經大部回攏,一個探馬送上最新地報告:“啟稟大人,建奴千余騎兵仍然緩緩南行,離此地還有七裏多不到八裏的樣子。建奴還派出了二十偵騎來攔阻我軍探馬,因此不知道建奴有無後援。”

“嗯,我們再等一會兒。”黃石看了看開始西沉的太陽,他打算等後金主力靠近到五裏內再開始撒退。他這百名騎兵留在這裏,就能起到阻礙後金軍偵查工作的作用。如果自己的部隊被幾十名後金探馬就逐退了,那他的虛實也就一下子暴露了。

今天的軍事行動可以稱得上是完美,除了一件小事,那就是沒有找到趙引弓的妹妹、妹夫。從覺華出發前趙引弓曾懇求過黃石,希望他能略微照看自己的妹妹和妹夫。但黃石告訴他戰場上瞬息萬變,而且夫妻二人是一個書生和一個弱女子,遇到如狼似虎的敵軍恐怕是兇多吉少。黃石給趙引弓打過了預防針,讓他最好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趙引弓也表示了理解,更明確表示他認同黃石應以大局為重,不必為他妹妹、妹夫自處險地。雖然趙通判這麽說,可黃石還是希望能碰巧遇到他的親人,無論如何這總是救下兩條命,但眼下看來這個希望已經非常渺茫了。

……

數裏之外。

莽古爾泰緊握著他心愛的大鐵盾,神情肅穆地策馬緩行在本部之前。剛才皇太極勸他不要走第一個,但莽古爾泰擔心士氣太過低迷,所以堅持要打頭陣來鼓舞軍心。皇太極和莽古爾泰已經命令無甲兵和包衣火速撤退,同時皇太極還讓派人傳令給他的正白旗,讓他們立刻來這裏增援。

剛才皇太極幫莽古爾泰做了一番推算,結論還是黃石本身沒有這麽多騎兵,長生島的後援按說也不會到得這麽快。他們最後地結論是:黃石的兵力除了嫡系救火營和半個神秘的新嫡系營之外,還可能把寧遠的七個營和覺華的四個營拉出來追擊。早上那兩個營的關寧軍應該是貪功冒進,但這次應該是黃石率領的主力。

如果真是全力出擊的話,十個左右地關寧軍野戰營和兩個東江軍的野戰營,戰兵在兩萬五千人左右。這麽龐大的兵力大約是後金披甲兵的兩倍,肯定不是後金後衛的三旗能抵抗的。但既然明軍能追得這麽快,那他們顯然沒有帶多少輔兵。

莽古爾泰判斷明軍這次是輕兵追擊,除了戰兵的盔甲以外什麽輜重都沒有帶,所以才能急行軍追上後金的後衛,因此總兵力應該在三萬人到三萬五千之間。後金雖然披甲兵較少,只有一萬兩千人,但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不太看好關寧軍的戰鬥力,所以他們不認為明軍有什麽兵力優勢。

覺華一戰證明了關寧軍並非全然不堪一擊,但兩位貝勒認為十一個野戰營的關寧軍也只有堅守地本事,野戰的能力則很差,頂多和後金的無甲兵、包衣還有蒙古牧民一個水平。雖然得出這個結論,他們也不願去拼。除非後金高層集體腦子裏進水,否則絕不會接受一個高交換比的戰鬥。

真正令兩個貝勒不放心的是,這幾萬明軍裏有黃石直轄地三千精銳。眼下讓後衛的正藍旗去死磕三千東江軍顯然不現實,就是加上正白旗他們哥倆也沒有把握。再說黃石還帶來了兩萬多關寧軍戰兵幫忙,有了東江軍做核心,關寧軍也就未必那麽好打了。既然加上正紅旗也不敢說一定看好,那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就只好先用拖刀計了。

如果能靠天氣再把明軍的實力削弱上一、兩成,莽古爾泰和皇太極都有信心掉頭擊潰明軍。所以兩位貝勒下令立刻放火燒毀沿途所有城堡、驛站、民居,總之就是任何能避寒的地方都絕不能給明軍留下……今天晚上正藍旗和正白旗集體睡帳篷。對面的明軍走得這麽快,想來是沒有宿營工具的了。

莽古爾泰和皇太極的計劃就是堅壁清野,讓追在身後的明軍一路喝西北風。如果黃石識趣就會乖乖地回寧遠去,如果他非要追擊,那幾天後他的軍隊也就凍得半死不活了。當然,拖刀計好但也需要準備時間,如果黃石現在就一猛子沖上來,那什麽計謀就都泡湯了。

為了營造一種有恃無恐的氣氛,皇太極和莽古爾泰立刻統領正藍旗緩緩向後方移動。皇太極的正白旗大旗也立刻打了起來,以便增強威懾效果。期間後金探馬流水般來報,證實了對面的領軍將領確實是黃石。他們還看見黃石領著一百左右的騎兵堵在連山前谷地的入口處,所以無法偵探到山脊背後的明軍部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