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十四節 決裂(第2/4頁)

黃石老老實實地坐回到了椅子上去,這件事情他還沒有完全考慮清楚利弊,黃石打算回到覺華再和金求德、洪安通商量一下,看看如何處理為好。如果能把事情做到滴水不漏,那黃石覺得也不一定不能賣袁崇煥一個人情,以後向遼東都司府討要糧餉也會好說話一些。

雖然袁崇煥的手暫時還夠不到遼東,不過多個朋友總是多條路。黃石又反省了一下自己的態度,他覺得自己還是要拋下對袁崇煥的畏懼心理為好。黃石想起自己和孫承宗、和魏忠賢、和山東文官地交往經歷,一時間又有了不少信心,他自認為還是比較會做人的,雖然不太了解袁崇煥的心理活動。但相處一段後想必總會有所了解。

這件事情告一段落後,袁崇煥話題一轉就到了平遼大業上和覺華之戰上了。黃石抖擻精神把兩軍地部署、自己的戰術都和盤托出。黃石當然不能談自己對關寧軍戰鬥力的看法,也沒有任何理由來貶低他們。因為自己的事先判斷都是靠歷史知識得來的,而且覺華關寧軍這次地表現也確實不錯,黃石是依靠他們並肩作戰才能取勝……

當黃石講述的時候,袁崇煥不時向趙引弓核實,結合了趙引弓和黃石兩者的看法後,袁崇煥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果然還是要憑堅城、用大炮。”

“袁大人明鑒。憑堅城、用大炮好是好,就是恐怕花費太多。”在廣寧當小軍官地時候黃石也是抱著這個想法,但現在他就不太希望將寶貴地資源浪費到堡壘中去了,而是希望能盡快培養出大批野戰軍。

袁崇煥的態度非常和藹,他微笑著對黃石說道:“黃石你說說看。”

這鼓勵讓黃石精神又是一振。看來這袁蠻子也不是不可理喻的麽?於是他就把自己那套以海為路的想法又搬了出來。黃石力主先取娘娘宮、耀州、海州,然後背海修築堡壘,儲備物資作為進攻基地,憑此虎視遼中平原。

“……毛帥和陳將軍會不斷從寬甸、朝鮮出擊,如果建奴主力東移。王師就可犁庭掃穴,直指遼陽。如果建奴按兵不動,毛帥和陳將軍就可從東向西,先收取建州衛,然後再下薩爾滸,切斷建奴和野人女真還有科爾沁蒙古的聯系。最後把他們一股聚殲於遼中。”

臨末黃石還握緊了右拳,狠狠揮舞了一下來加強語氣,他自信滿滿地樣子同樣鼓舞了一邊的趙引弓,也為黃石的結束語大叫了聲好。

袁崇煥一直微笑著沒有打斷過黃石的話,一直等他全部說完後才問道:“萬事開頭難。黃石你打算怎麽修起第一座城呢?”

“袁大人高見,末將佩服。以末將之見……”這樣的問題以前不知道已經想了多少次了。黃石胸有成繡,毫不遲疑地娓娓道來。遼北地成吉思汗和遼東的毛幫主肯定會經常出來轉轉,所以後金主力總有離開遼中平原的時候。現在黃石也有信心憑借遼南的兵馬對抗後金五成兵力,如果加上關寧軍幫忙,黃石認為強攻下耀州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一旦能站穩腳跟,黃石也就不太畏懼了,後金軍全師而來他也有把握堅守一段時間。如果後金軍真的全師而來,不要說朝鮮地毛幫主了,就是遼北的成吉思汗也絕不會賦閑在家裏的。等控制住耀州、海州後,剩下的工作就是一路修堡攻入遼中平原。

黃石直說得口幹舌燥,端起茶碗一飲而盡。袁崇煥等他把茶水掃蕩幹凈後又問道:“那這一切要多久呢?”

“嗯……”黃石沉思了一會兒,進入平原後為了保證補給線需要修築供應線,遼中還有不少堅城,建奴的軍隊也很頑強,大明地文官不可避免會起到一定的牽制作用,所以戰局不能保證一帆風順:“五年左右吧,即使建奴主動退回建州,把他們徹底蕩平也不會超過十年。”

“五年?太短了,黃石你在哄我開心麽?”袁崇煥不以為然地搖了搖頭。

黃石覺得兵力靠得離沈陽越近越能有效威懾後金政權,這也是他把突破口選擇在耀州地原因。但袁崇煥顯然不同意這個看法,他認為海路不可靠,最終還是要從遼西走廊一路修堡壘出去。

黃石不願意正面反駁他,就采用迂回路線:“陸路確實穩妥,不過一路又要多修築無數堡壘,恐怕花費時間、銀錢不在少數。”

袁崇煥拍案贊道:“正是,黃將軍說得好,這一路下來,要從寧遠一路修到三岔河,再從三岔河修到遼陽,恐怕沒有個十年、花費上幾千萬兩白銀是下不來的。”

這幾句話真是說到黃石心裏去了,也正是他希望勸說袁崇煥的理由。黃石低聲說了一聲:“袁大人高見,所以末將以為還是設法奪取耀州,然後直入遼中。”

不想袁崇煥斷然否決:“海路終不可靠。況且也要耗時數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