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三十三節 遼陽(第3/3頁)

撫順的後金守軍點燃烽火後,努爾哈赤很快就帶著四個貝勒去增援建州了,經過了二十四個日日夜夜的激戰,後金軍總算收復了蘇子河沿線的叢林地區,也給赫圖阿拉解圍了。因為遼南東江軍的威脅,莽古爾泰和皇太極在完成戰略大目標後又星夜奔回遼陽。以便向南進行防禦。

而到八月初為止,長生島的軍情顯示努爾哈赤仍帶著莽古爾泰、代善和阿敏在建州的森山老林裏轉,陳繼盛的部分小股部隊還在那裏和後金軍打遊擊,努爾哈赤步步緊逼,一定要把明軍徹底驅逐回寬甸地區。

聽說遼陽為首地是皇太極後,黃石就感覺此行活著回來的機會還是很大的。根據黃石的理解,皇太極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人。同樣也非常冷靜,所以他的行動規律是有跡可循地。如果現在呆在遼陽的不是皇太極而是老瘋子努爾哈赤,那黃石的性命和計劃就完全沒有保障。

這次黃石決心擺明車馬地說要議和,如果皇太極殺了自己,那黃石就已經證明了議和此路不通。而且這份政治宣言不僅僅是對明廷有效,蒙古各部也會看的清清楚楚。知道和後金混是不會有前途的。

在黃石看來,皇太極還可以給自己扣上一個從大明叛逃的帽子,但這他就更不能殺自己了……連高級叛將都殺,那誰還會投靠到後金那邊去呢?

這次深入虎穴,黃石知道帶衛兵也沒有任何意義,如果對方要動手。黃石就是帶一百個衛兵也沒有用;如果一切都能按照黃石的計劃進行,那他就是一個兵不帶也安如泰山。所以黃石這次只身前往遼陽,正因為他是一個人獨自行動,所以一路上的麻煩也少了不少,行進速度也比大隊人馬要快很多。

抵達復州後。黃石並沒有向駐守的地方軍隊說明自己的目的,簡單地換馬以後。他就沿著官道直趨蓋州。雖然長生島經濟拮據,但為了保證對後金軍基本動向的掌握速度,從復州島蓋州的這一段官道上,大批的驛站也都建立起來了。

這些驛站雖然用度很大,但也是遼南明軍最重要地情報觸角之一,更讓黃石的旅途變得舒適許多,他一路上白天遇到驛站就換馬,晚上遇到驛站就進去休息。無論是換馬還是休息,黃石都用布把自己的臉蒙上,只把明軍的關防掏出來給驛站的人核對。

這次黃石帶地關防是從李雲睿那裏拿的,那些驛站地士兵大概也都見慣了長生島軍情司的做派,他們仔細核對了軍情司的關防後,就不再對黃石做其他盤查了。他們一句話也不說地給蒙面人換馬或是領他到客房住下,從來沒有給黃石的行程找過任何麻煩。

天啟六年八月七日,

黃石離開蓋州附近的一座驛站,這也是明軍的最後一座驛站了,上次耀州守軍在聽說海州陷落後立刻棄城逃走,讓黃石繳獲的十八磅炮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次經過耀州的時候,黃石看見的仍是一座了無生氣的城堡,它甚至連城堡都已經算不上了,只是一片經過後金軍和明軍雙重焚燒的廢墟罷了。

繼續向前,黃石很快抵達到了海州,這座一度是遼中重鎮的城市,現在也被後金軍拋棄了,上次大戰後東江軍大肆破壞了海州的城墻。現在它也沒有被修復,看來後金軍沒有什麽欲望再堅守這座城池了,所以也不打算浪費人力經營它了。

最後清理了一遍自己的思路,黃石自嘲地笑了一聲:“他還是把我的軍隊看得很重,而把我本人看得比較輕。”

瞭望過了一會兒之後黃石就縱身幾個跳躍,從城墻上回到地面,上馬繼續向北行去。很快,他就抵達鞍山堡,這座城堡和耀州一樣,也是擴建起來的新城堡,裏面駐紮著上千後金馬步,還在城頭安裝了一些火炮。

後金遊騎前來盤查的時候,黃石頭盔上仍佩戴著筆直聳立的白翎,他把趙大帶來的關防印信掏了出來,一臉平靜地交給了敵軍的騎兵。

……

天啟六年八月八日,遼陽

聽說長生島派人來接人以後,皇太極微微感到有些意外,不過這倒也還在他的算計之中。皇太極下令預備好酒好菜準備款待來使者,自己則換上了比較正式的服裝,走到他正白旗的大帳中去接見使者。

手下向皇太極報告說:這個使者一路帶著白羽前來,進了遼陽城仍不肯換,而他們奉命一定要對使者彬彬有禮,所以也沒有用強。皇太極聽了心中也微微有些不快,不過他臉上倒也沒有顯露出來,在營帳中坐穩了以後他就吩咐道:“把那個使者帶進來吧。”

來人昂首挺胸地走了進來,臉上還掛著和善的微笑:“四貝勒,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