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三十四節 招安(第2/3頁)

毀滅了黃石對皇太極來說最多是出了一口惡氣,但只要長生軍還在,那就算把黃石千刀萬剮也解除不了遼南的威脅。就黃石在復州之戰中的表現來看,皇太極認為長生軍如果掌握在毛文龍、陳繼盛或者其他東江將領手中,恐怕會變得更可怕。

黃石喝完了茶水後又直截了當地要求添水,說自己一路來遼陽實在很辛苦,現在口渴得很。皇太極鎮靜地叫人給黃石端來了一壺茶,還擺上了一盤子瓜果,黃石也老實不客氣地抓起了一個梨子就開始吃。

“黃帥,我不想和你兜圈子了。”皇太極終於自認他完全看不懂黃石到底在琢磨些什麽。他帶著認輸地苦笑說道:“黃帥一直是堅決的主戰派,不把我們建州趕盡殺絕誓不罷休,現在如果黃帥要我信你的話,黃帥最好告訴我你打的是什麽樣的算盤。”

黃石把梨核放回到了盤子裏,拾起盤子邊的毛巾擦了擦嘴:“四貝勒,你的謠言很有用,我已經快被調走了,這次我的聘妻的事情再一發,我就肯定要去京師賦閑了。”

“黃帥過獎了。”

“以我推算,四貝勒和遼東巡撫一唱一和搞得這麽默契。無非不就是想把我這個主戰派轟走,然後你們二人開始議和。這樣可有不小的好處,四貝勒從此可以過上不用擔驚受怕地生活,而遼東巡撫獨攬收復全遼的大功,嘖嘖,國家耗資千萬兩、費時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他談笑間就做到了,真是了不起啊。”

見皇太極只是微笑卻不說話。黃石就咳嗽了一聲,大聲說道:“四貝勒,你與其把這份功勞讓給遼東巡撫,那還不如給我,我們好歹也是多年的老熟人了。而且我可以拍著胸脯說:我說得話,在大明朝中絕對比遼東巡撫有分量。如果是我建議招安,就是皇上也會仔細思量再三。四貝勒,你信也不信?”

皇太極沉思了一會兒,黃石這段話試圖告訴自己:他這個人無論主戰還是主和,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富貴前程。以前黃石自認為有把握把後金趕盡殺絕。所以他堅決主戰,因為這些都是難得的軍功;但現在黃石眼看自己要被邊緣化了,所以就搶著要來主和,絕不肯被袁崇煥白白占走了便宜。

這個思路倒和皇太極對黃石的判斷有暗合之處。他非常確信黃石並非遼東人,和後金並無什麽血海深仇。那黃石完全是自己找上門來打架的,他說自己是為了富貴也不是完全說不通。皇太極裝作相信地點了點頭:“黃帥自然是一言九鼎。這個我沒有什麽不信的。”

“好,那我就開始說了。”黃石笑著拍了拍手。這個時代還沒有民族國家,更沒到民族主義興起的年代,忠良的精神支柱全是“忠君愛國”,而這種情緒黃石身上並沒有多少,這個黃石自己清楚,他也明白對面的皇太極心裏也很清楚。

“遼東地戰事,我認為貴軍已經被打敗了,所剩的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也就是覆滅的早晚問題罷了,不知道四貝勒同意不同意?”說完這放肆的話以後,黃石就緊緊盯住了皇太極的眼睛。

皇太極臉色沒有什麽大變化,只是嘴上嘿嘿幹笑了兩聲:“黃帥真是好膽略,孤身來此遼陽,言語間竟然如此無禮。”

黃石亦笑道:“兵為將膽,在下有長生島五千精兵,自然膽子也就大了那麽一點點。”

五千這個數字和皇太極掌握的還有不小地差距。覺華之戰後皇太極很快就發現選鋒營的戰鬥力也不弱於救火營了,最近他得到的數字是黃石剛把手下的部隊擴編到了萬人左右。不過這個時候沒有必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皇太極冷冷地說道:“明國杜松等人,也各個都有數千精兵,但最後還不是被我大金掃蕩得幹幹凈凈,黃帥如此驕傲自得,恐有失閣下的大將風範。”

“既是勝負未知,那四貝勒大可把在下推出去斬首,如此貴軍則上下皆知再無退路,必能士氣大漲,還能用在下地心肝祭奠貴軍千萬陣亡將士,一舉兩得,四貝勒又何樂不為呢?”

眼下議和的希望雖然渺茫,但大明地遼東巡撫一直在積極行動著,而且大明每年遼東軍費高達數百萬兩,長期糾纏下去,也總會有人心意動搖,就是大明天子也未必不願意花錢買太平。可是正如黃石所說,一旦皇太極把他斬了,那大明朝廷必然震怒不已,所有的議和希望都會就此斷絕。

殺了黃石就是替大明封住所有人的嘴,讓所有心裏存了議和心思的人再也無法把這話說出口。己方的士氣倒確實可能因為徹底沒有退路而高漲,但漢軍就未必了,而那些首鼠兩端地蒙古人也就更不會前來投靠了。

此外皇太極還知道黃石非常得長生軍心。無論是歷次與長生軍交戰,還是是長生島那邊傳來的情報,都說明遼南的十幾萬軍民都視黃石為再生父母。這種人死在自己手裏的話,皇太極不用多想也知道會面對怎麽樣的怒火了。正如擒獲趙家姐妹時莽古爾泰說得那樣,除非在戰場上有壓倒性的優勢,否則為人處世最好還是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