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三十五節 忍耐(第3/3頁)

“是啊。”

“五哥你的想法是人之常情,但卻不可行。”

皇太極斬釘截鐵地否決了莽古爾泰的建議,同時向著他伸出了三根手指:“第一,這比一刀殺了他還不如。我們把黃石關起來,擺明了就是對他又恨又怕,既不肯放他走、也不敢殺他。自古這種首鼠兩端的行為。從來都是白白惹人恥笑。

第二,黃石說他打算今天晚上就走。因為父汗快回來了,緊跟著你就進來了。我想了想,他說得很有道理,我們是得趕快讓他走,不然父汗一到,說不定真地就把他一刀殺了。以父汗現在那份脾氣,我們是攔也攔不住的。”

“不錯,不錯。聽你這麽一說,我也覺得還是放他走為好。”莽古爾泰又是一通點頭,黃石來遼陽這件事情太大了,他們肯定是遮掩不住的。與其到時候苦勸老頭子不要出刀殺人,那還不如趁早把黃石放回去。

皇太極跟著又是一聲苦笑:“就是肯定會挨父汗一頓鞭子,這個是沒跑了。”

“不是有我陪著你麽,唉,早知道我就晚回來兩天了。非要提前回來打獵,這回又得吃一頓鞭子。真是嘴給身子惹禍。”

兩人笑了一會兒,莽古爾泰又問道:“還有第三呢?你還沒有說第三條。”

“嗯,第三,黃石此次前來,我雖然看不懂他到底在想些什麽,不過我仔細盤算了一下,如果我們放他回去,那絕對會有很大的好處的。”

“此話怎講?”

“要想打破明國的四面包圍,最關鍵地就是讓蒙古各部看到明國有妥協的可能。這個黃石是聞名遐邇地明軍大將,更是明國的欽差大臣,他都肯親身前來遼陽,那豈不是說明我們很可能同明國議和成功嗎?黃石肯來議和,說明像這樣的大將都對軍事勝利不抱太大的期望,更何況明國其他人?”

“不錯,八弟真是深謀遠慮。”

皇太極臉上也浮現出了得意的微笑,他繼續說了下去:“但這個黃石還是萬不可信的,而且他提出地條款也實在太無理了,這次他來遼陽雖然出乎我們的意料,但如果我們加以利用,那他在遼東也就算是呆到頭了。”

本來皇太極只是寄希望於能要來黃石的一張字條,然後盡可能地加以利用來攻擊黃石的私德,雖說一張紙條沒有什麽大用處,但對皇太極來說也是聊勝於無。可是眼下的情況卻是很不同了,黃石自己來遼陽,然後又平安回去,這分明是給了黃石的政敵大肆攻擊他的借口,皇太極認為自己就可以穩坐釣魚台、從此立於不敗之地了。

“打破了明國的四面包圍,還能讓黃石名聲掃地,把他從遼東轟走,哈哈,只要我們忍一時之氣,這局勢分明就是滿盤皆活了嘛。”說到得意處,皇太極忍不住大笑了起來。不放黃石走那是生機斷絕,但只要不逞一時之快,把黃石平平安安送走,那就是絕處逢生了。

“嗯,聽起來很好啊,真是一舉兩得。”莽古爾泰臉上也露出神往的表情,更染上了一抹對他來說很罕見的奸笑,莽古爾泰摸著下巴笑道:“八弟說得果然是一點兒錯都沒有,我都等不及要把黃石趕快送走了。太好了,我送他一匹好馬,讓他今天晚上就走,哎呀,這次就是挨父汗一頓鞭子也值啊。”

……

皇太極和莽古爾泰緊急把全遼陽地蒙古差人、信使還有顯赫的商人都找來陪酒,他們把黃石讓到上座,輪番地給他敬酒,兩兄弟顯得非常友愛。

可黃石清楚地記得莽古爾泰的下場,歷史上雖然莽古爾泰支持皇太極登上汗位、雖然每次皇太極出征他總是拼殺在前、雖然他心直口快從不在背後搗鬼,但莽古爾泰的好弟弟卻一直在覬覦他的牛錄和財產。

黃石記得,皇太極用“讓莽古爾泰守沈陽的時候他打獵太多,把戰馬都累瘦了,導致大軍不能出征”這樣的罪名把他關起來餓死了。皇太極並吞了莽古爾泰的正藍旗,殺光了他的兒子們,把他的女兒們賣給蒙古人,最後皇太極還讓自己的兒子們瓜分了莽古爾泰的眾妻妾。

——對皇太極絕不能存一絲一毫的幻想。現在他肯定非常得意,首先他提供給我的政敵以足夠的炮彈;其次,他正在誘惑我方盟友中的不堅定份子;最後,他還營造出一種熱愛和平的假象。老謀深算的皇太極啊,就且讓他再得意片刻吧,等我把底牌輕輕翻開的時候,整個局面都會隨之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