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三十七節 準點(第3/3頁)

現在姚與賢已經被提升為僉事都督、遼鎮加銜總兵官。他身邊地金冠和胡一寧也都是僉事都督、遼鎮副總兵官,那二人也和姚與賢的看法基本相同。他們齊聲喝彩道:“果然不愧是黃帥,今夜當大擺宴席,為黃帥賀。”

是夜。

“為大明賀!”

“為皇上賀!”

“為黃帥賀!”

歡樂的營帳中,遼西官兵紛紛彈冠相慶,這歡呼聲不僅僅響徹在參與上次覺華之戰的遼西眾將之間。新任同知都督、實授遼鎮總兵官滿桂也在手下官兵面前,舉杯遙祝黃石身體安康、長命百歲、福及子孫。

天啟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巴彥蒙古

巴彥蒙古部和後金接壤很久了,雖然面對著巨大的軍事壓力,但巴彥蒙古內部的親明派仍然穩居上風。直到寧遠之戰時,只有上千騎兵地巴彥蒙古。仍然奮勇向後金大軍出擊,事後還斬殺了努爾哈赤的使者,向大明顯示他們不變地忠誠。

後金多年來的搶掠確實讓一些年輕頭人眼紅了,但這些心思活絡的人無一例外地被那些持重的老人痛斥:數百年來,所有招惹明國的人都沒有好下場。多少比巴彥部強大得多的部落都覆滅了,本部能流傳到今天。靠地就是堅定不移地維持著和大明的友好關系。

這個既定的政策在前些天受到了一定的挑戰,據說聞名遐邇的黃石親自到遼陽和後金的三貝勒、四貝勒討論招安問題。這個消息被傳得神乎其神,當天就有幾個年輕地頭人來找老酋長發牢騷:既然存在招安的可能性,那現在我們先和後金一起搶一把富饒的大明,然後再跟著他們一起接受招安,豈不是最好麽?

就在一股莫名的騷動剛剛在部落裏升騰起來以後,一個悶雷就狠狠地打了下來,從遼南傳來消息說,黃石親手把與他討論招安問題的努爾哈赤勒死了,而且他竟然還安然地星夜逃回了遼南。

這個消息頓時讓整個巴彥蒙古部變得萬馬齊喑,今天老酋長下令部落地持重派、少壯派一起來他的帳篷議事時,每個人都知道這肯定是關於遼陽、黃石和招安問題地。

“雖然建州女真一口咬定他們的老汗是病死的,還一口咬定他們的老汗到死都沒有見過大明黃石的面,但我可以肯定他們是在撒謊。因為根據時間來看,如果建州女真的老汗不是死在黃石手裏的話,那黃石就得在老汗死亡的兩天前預見到這件事。而這……這即使是我們草原上最有法力的大薩滿,也絕對是做不到的。”

一個持重派正在發言,他雄辯的論斷引發了一陣陣的贊同聲,這個持重派威嚴地掃視了全營帳的人一圈,全場都鴉雀無聲地等著他的下文:

“建州女真四貝勒所講的招安條件我們已經知道了,那幾乎不是招安而是投降,但就連這麽屈辱的條件,大明仍然不肯接受。大明為了殺女真人的老汗,竟然不惜賭上他們最兇猛的將軍的性命,可見大明與建州女真勢不兩立。”

幾乎所有的人都鄭重地點了點頭,那個持重派的頭人激動地揮舞著手臂,大聲疾呼起來:“建州女真已經和死人無疑,為了我們部落的年輕人和孩子,為了我們的草原和牲口,我們絕不能和建州女真扯上一星半點的關系,絕不能啊!”

以往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營帳裏雖然大多是附和的聲音,但偶爾也會有些小聲嘀咕的反對意見。但今天巴彥蒙古部各位頭人的意見卻是高度統一,以往的中立派、甚至還有幾個少壯派都站起來大聲表示了贊同,而那些最死硬的反對派則都把腦袋縮到衣服裏,低著頭悶聲不語。

“大家都沒有異議了麽?”老酋長重重地拍了幾下大腿,把營帳裏的沸騰人聲壓了下去:“我知道這帳篷裏有些人曾經拿牲口、糧食和建州換女人換鹽巴,以前我也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誰叫他們建州賣得便宜呢。”

有幾個人聽到這話後就垂下了頭,臉上也露出了不安的神色。現在誰都知道和建州的任何私下關系都可能給族人帶來災難,雖然巴彥蒙古部一向和大明關系不錯,但這種事情還是最好別沾邊。

“但從今天開始,”老酋長的聲音猛地擡高了八度,對滿營帳的頭人們厲聲喝道:“再有敢這麽幹的,他就是背叛者,全家男子都得死!如果有人站出來告發背叛者,就可以得到他的一半牲口、女人和部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