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三十九節 帝心(第3/3頁)

“閣老,您怎麽看?”天啟最近的心情非常不錯,連木匠活都很少去打了。這些天上朝來看奏報顯然能給年輕的皇帝帶來更大的愉悅,他現在笑嘻嘻地把幾份新到地奏章又指給顧首輔看,得意之情已經是溢於言表。

仔細看了起來,另外兩位閣臣也都分到了一份看起來。魏忠賢則仍然是一副“忠勤嚴謹”地模樣,老老實實地袖手而立。在天啟背後一動不動地站著。

顧秉謙和另外兩位閣臣交換了一下眼色,他們都從對方的臉上看到了肯定,三個人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心中有數以後,顧秉謙哆哆嗦嗦地把奏報放回到了托盤上,把雙手平放在膝蓋上,拖著長腔緩緩地說道:

“聖上,老臣以為。這件事情甚有可疑,那建虜雖然一口咬定老奴死在道路上。而且是死於黃帥離開遼陽的兩天後,但若果真如此的話,那黃帥怎能提前兩天知道老奴會死呢?何況黃帥一回到蓋州就發出了奏報,此時不過八月十日,地點距沈陽也有數百裏,如果說黃帥能未蔔先知。那老臣是斷然不信的。”

耐心地聽完顧首輔說了這一大堆話後,天啟發現首輔還是沒有給出定語,於是就迫不及待地追問道:“那閣老就是認為黃帥所言為真了?”

“老臣以為建虜所言斷不可信,黃帥奏報雖然聳人聽聞,但以老臣之愚見,老奴很有可能確系黃帥所誅。而緩緩行於路上的不過是一個替身罷了,不然天下豈有如此湊巧之事?”

“哈哈,閣老所言,正合朕意。”天啟拍手大笑起來,最近上朝確實比打木匠有趣多了。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痛快:“既然如此,就由內閣去議該如何賞賜黃帥吧。擬票後交給司禮監批紅,哈哈,無論怎麽擬朕都不會不準的。”

丁紹軾聞言立即發聲叫道:“聖上,此事萬萬不可。”

天啟訝然地向丁次輔看過去:“黃帥誅殺老奴這件事,丁大人還認為可疑嗎?”

皇帝地口氣雖然驚訝,但裏面卻沒有生氣的意思,另一邊地馮銓也接口說:“聖上,我朝祖制,論軍功必要見首級,今日黃帥未能攜帶回老奴首級,這議軍功之事,臣實在不敢奉詔。”

顧秉謙和丁紹軾也緊跟著齊聲說道:“臣等不敢奉詔。”

天啟低頭沉思了一下,又擡頭說道:“諸位卿家,黃帥此次根本就無法攜帶老奴的首級出遼陽啊,你們不也相信是黃帥誅殺老奴的嗎?難道不能從權議功麽?”

“不能!”馮銓斬釘截鐵地說道,他雖然低著頭,但語氣卻是慷慨激昂:“聖上,微臣也相信是黃帥誅殺的老奴,微臣也很贊嘆黃帥的膽魄,但此例必不可開。”

一邊的丁紹軾也來了精神,他大聲附和道:“聖上,微臣以為馮大人說得不錯,今日如果為黃帥開了此例,那從明日起,臣恐就會不停有人自稱誅殺了某個建酋,以求幸進,反正就算沒有也可以說是重傷並非擊斃。而那些建酋難免有個老病,萬一有哪個建酋死去了,那之前那些聲稱殺了他的人,我們賞是不賞?”

丁紹軾說得意思很明白,如果今天賞了黃石,那難免有人會想去撞大運,遼東、遼西那麽多官兵,每天有人自稱誅殺奴酋的話,一天也能攤上幾百人了,肯定能有人撞上,而且多半還不止一個。

見天啟猶豫起來,丁紹軾又趁熱打鐵地說道:“聖上,祖制以首級論軍功,有首級則有,無首級則無,這並非事出無因啊。”

天啟也明白閣臣說得有道理,只是心裏有些不太痛快,他訕訕地說道:“好吧,朕明白了,就是替黃帥有些不平罷了。”

“聖上英明。”

丁紹軾恭維了一句,跟著他就聽見了顧秉謙輕輕咳嗽了一聲,三位閣臣一起鄭重其事地站了起來,齊齊向禦座上的天啟拜了下去:“微臣為聖上賀。”

此時的顧首輔變得神采飛揚,往日的佛爺氣象全被他扔到了爪哇島去了,他眉飛色舞地對天啟說道:“聖上,黃帥以孤劍鐵膽,臨不測之虎穴,誅敵酋於萬軍之中,耀國威於藩屬之前。如此猛將,自三代後,老臣未嘗有聞。”

“黃帥這樣地猛將,便是三代賢王治下,微臣也不曾有聞。”所謂聖人出世、則名臣良將轉生,天下既然有黃石這樣的猛將,那當然說明是天啟德行深厚了,這馮銓把馬屁更進了一步,直接把天啟拿去和三代賢王比。

“哈哈,好,好。”年輕的皇帝一下子又高興起來了,他在心裏暗暗斟酌:到底該如何補償一下黃石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