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四十六節 分憂(第2/6頁)

在天啟六年林丹汗被進攻時,毛文龍得知後也大叫“遼東安危勝敗,在此一舉!”,遂點齊東江鎮兵馬全力出擊,強攻海州、鞍山,迫使努爾哈赤回師。但這次就連林丹汗也婉拒了王之臣的號召,林丹汗的回信中很是不滿:指責明朝想拋棄他。在察哈爾為了明朝和後金發生矛盾後,明朝卻想獨自抽身讓察哈爾自己去面對大敵。

蒙古各部的話雖然各不相同,但中心意思差不多。就是他們都是來幫忙的,如果明朝自己不想打,那他們也不願意給自己結仇。王之臣對此深以為憂,就上書請求朝廷嚴禁和議,以免寒了藩屬之心。

王之臣還認為寬甸明軍會面對很嚴峻的形勢,要想挽回局面,必須要派使者安撫蒙古各部,同時派軍隊支援東江鎮,以加固遼東寬甸這個明軍的橋頭堡。

天啟把王之臣的看法說了一遍,然後詢問內閣道:“諸位卿家有何說法?”

“聖上,此事遼東巡撫也有奏疏。”

顧秉謙搖頭晃腦地念起了袁崇煥的奏疏。這奏疏很長,但中心意思是沒錯地。那就是遼西在他袁崇煥的經營下,形勢不是小好、一般好,而是大好、特別好。袁崇煥指天誓地向朝廷保證,後金軍絕不敢去進攻朝鮮,而一定會來進攻遼西。

袁崇煥給皇帝分析說:經他判斷,當前的戰略局面完全不是像毛文龍說地那樣。如果後金軍真地動員了的話。那目的毫無疑問就是遼西。而且袁崇煥還給出了地點:那就是錦州、右屯和寧遠三城。最後袁崇煥更進一步氣吞山河地向天啟保證道:“臣分兵三路設防,定叫虜有來無回。”

在結束了對戰略局面的分析後,袁崇煥立刻發揮了他高度地政治嗅覺,認為王之臣是在嫉妒他的功勞。袁崇煥提醒皇帝注意當年熊廷弼和王化貞經撫不和地前車之鑒,懇求皇帝對他施以充分的信任,並嚴厲打擊王之臣這種構陷同僚的機會。

袁崇煥的奏疏寫得聲情並茂,讓內閣幾乎一邊倒的同情他。內閣本打算向天啟建議支持袁崇煥的,但他們卻發現沒有這個必要了。天啟在聽完奏疏之後就下令道:“好言安撫遼東巡撫,告訴他朕不會聽信讒言的,嗯,再下一份斥責給遼東都司府,責王之臣專心辦事,不要整天盯著自己人不放。內閣擬票吧。”

“遵旨。”顧秉謙應承下來之後又等了一會,但還有一件事情皇帝沒有給絕對明確的指示,可顧秉謙是絕對不會冒風險讓自己做惡人的,他又問道:“聖上,那遼事到底該如何部署?”

“當然由遼東巡撫作主。”

“遵旨。”顧秉謙忙不叠地答應了下來,這樣王之臣就算不滿意,他也埋怨不到顧首輔身上了。

……

天啟七年正旦,廈門。

黃石在正旦的清晨向福建巡撫朱一馮告辭。然後離開泉州直奔廈門,當天傍晚時分黃石就已經在南路副總兵府門前了。

“大帥。您給俞老將軍準備地這份正旦賀禮是不是有點……”洪安通對黃石的禮物橫豎看不順眼,實在是忍不住又發聲反對了。

“哦。”黃石除了其他的禮物外,還親手提了一袋子豬蹄膀,他聽到洪安通擔憂的問話後笑了一下,把手中那袋子豬蹄高高舉起來看了看,頭也不回地笑道:“沒關系,這個就很好了。”

俞咨臯鎮守福建這多年來也立下過不少戰功,只是他沒有朝中後台,也沒有什麽關系過硬地奧援。這次黃石來搶了他的位置後,俞咨臯心裏自然有氣,幹脆就呆在廈門不走了。黃石抵達福建後俞咨臯也借口軍務繁忙,一時不能前去拜會。

黃石第一次去泉州見福建巡撫朱一馮的時候,朱巡撫還和黃石念叨了半天,讓黃石一定不要和俞咨臯一般見識、一定要體諒俞咨臯心裏的那股子怨氣。黃石對朱巡撫的關懷也深表了謝意,同時慷慨大度地表示絕不和一個年齡不小的老爺子計較。

不過洪安通似乎對朱一馮的印象不怎麽好,出門後他還偷偷提醒黃石道:“朱巡撫好像生怕大人不知道俞老將軍心裏不服,生怕大帥會不知道俞老將軍是故意不來拜會大帥,嗯,屬下覺得朱巡撫似乎有坐山觀虎鬥之心。”

“沒錯,我也這麽想,”當時黃石笑嘻嘻地對自己的憲兵頭子說道:“所以我才要附和他說上俞老將軍幾句。”

今天從朱一馮大人那裏告辭時,黃石還刻意解釋了一番,說他是聽了朱一馮上次的勸告後,反復思量覺得朱大人說得特別有道理,同僚之間還是要以和睦為重,所以自己就按照朱大人的教誨,主動去拜會俞咨臯了。

黃石的拜帖才遞進去一會兒工夫,副將府就中門大開,南路副將俞咨臯箭步搶了出來,對著黃石行禮道:“不知黃大帥前來,末將有失遠迎,真是罪過啊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