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四十九節 豪傑(第2/6頁)

……

此時救火營已經走出了江西地界,正行進在湖廣大地之上。

白茫茫的雨霧遮住了行人的視野,黃石手裏握著一根木棍,穿著全套地蓑衣一腳深、一腳淺地奮勇前行。大雨把能見度降到了很低的水平,黃石幾次都差點看錯腳下的道路,遇到岔口時也得走到內衛軍官身邊,才能看清他們指引的方向。

黃石仔細看著腳前地道路,真是一片模糊啊,到處都是泥水橫流,官道和田野已經完全無法分辨了。黃石不由自主地又放慢了一點兒腳步,生怕把身後的部隊引上歧途。嗯,遠處似乎正閃動著什麽紅色的影子,黃石緊走了兩步。

“呼。”看到岔口的內衛兵時,黃石長長地出了一口氣。總算還是行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那個內衛官兵身上也是一身蓑衣。但頭上仍戴著那頂白色的頭盔,他一手正舉在耳邊向黃石致意。在這個士兵背後地樹上,蝮蛇旗被捆得緊緊地,猶自在電閃雷鳴中迎風舞動。

除了蜿蜒行進著地救火營縱隊,曠野裏再也沒有一個人影了。一個內衛跑來在黃石耳邊奮力大喊著:“大帥——前面有一個村子。”

“知道了。”黃石同樣扯著嗓子朝那個內衛喊了回去。

眼看著那個村落從雨幕後慢慢地透了出來,黃石抹了抹臉上的水,又一次領頭喊道:“勇敢!勝利!”

福寧軍的鼓聲一霎那間又激昂地響了起來,官兵們都迎著狂風驟雨挺起了胸膛,本來當作拐杖來用的武器也都被他們利落地抗上了肩。昂首喊著號子從村落前大步走過。就在這些官兵的身旁,當地的不少百姓湧到了村邊,站在雨中朝著他們大聲喊了起來。

“平蠻將軍!救火營!”

……

走到了今天地預定宿營地時,救火營也走出了雨區,太陽從濃密的雲層後露出了一道霞光,把福寧軍地營地染上了金色地光彩。營外搭上了一道道的粗繩子,官兵們都解下沉重的衣服。把它們掛起來晾幹。這些個人的物品是要裝進竹籠自己背的,盡快去掉些水也能為明天減輕些負擔。

一個工兵帶著地圖走了過來,向黃石報告道:“大帥,今天全軍行軍二十七裏。連續三天雨中行軍,我們一共走了七十五裏地。”

“嗯,知道了。”黃石回頭看了看忙碌的軍營,幾十天的長途跋涉下來,士兵們不但沒有垮掉,反倒越來越顯得精神抖擻。日行軍速度不但保持住了,甚至還有穩步提高地趨勢。很快當地的居民就把飯菜送到了營地裏,救火營的官兵們對他們表示了感謝之後,彼此間還進行著熱烈的交談,雖然大家的腔調差別不小,不過連比帶劃地都還是聊得挺開心。

“大帥,又有人要求投軍了。”

這些日子來,每天都能遇到成群結隊的青壯年要求加入黃石的軍隊。關於救火營的傳聞在沿途幾省之內不脛而走。很多百姓聽說一個士兵每個月掙的俸祿要比他們辛苦一年還多,再加上傳言的放大效果。這個數字也被傳得越來越離譜。

黃石花不了多少錢就能買到足夠地物資,內陸的鄉村實在是很貧窮,糧食、雞蛋和豬肉都比海洋貿易發達的福建便宜很多。每天救火營經過的村莊就像趕集時一樣熱鬧,周圍幾十裏地的村民們紛紛趕來推銷自己的雞鴨禽蛋和瓜果蔬菜。救火營的廚師們除了糧食和豬肉以外,還會購買不少瓜果蔬菜,在當地一年到頭吃腌菜的貧苦百姓眼裏,救火營就像是在天天過節一樣。

關於這支部隊地傳聞,驚動了江西、湖廣各省農民們日復一日平淡的生活,很多自負身強力壯地小夥子就嚷嚷著要投軍,和黃石一起去西南平叛。用不少人的話說就是:“過上幾年這種大塊吃肉的生活,就是死了,這輩子也值了。”

不過黃石當然不可能招收這些人直接加入救火營,所以他就對那個來報告的內衛士兵說道:“還是按老辦法辦吧。”

“遵命。”那個內衛士兵行禮退下。

內衛隊很快就搭起了幾張桌子,那些來報名的壯丁以為這是報名入伍了,於是就都激動地圍攏了上來。福寧鎮內衛問清了他們的姓名、籍貫後,就把這些資料一式兩份寫好,然後讓報名者分別在兩份表格上按上手印。

等這一切都完畢後,福寧軍就會把其中的一份交給那個報名者:“如果這位兄弟真的想投軍,就拿著這張紙去福建霞浦,我福寧鎮已經把兄弟你登記在案,你一到福寧鎮後就會被編入營伍,並授予軍餉。”

這份憑據上還有福寧鎮的大印,一路上投軍者也可以把它當作路引,應對地方官府的盤查。

在這個年代,不少投軍的人都是對自己的身體很有自信的,但也有不少只是想來混碗飯吃。所以在福寧鎮的時候。所有來報名投軍的人都會經過非常嚴格地篩選。然後編入普通軍戶,等擴編時再從中挑選精華補充入新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