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五十八節 勾結(第3/7頁)

除了四千人的戰鬥部隊外,皇太極還動員了大約一萬人左右的無甲旗丁和包衣,他們仍像寧遠、寧錦兩戰一樣負責去推手推車,以便把搶劫到的物資搬運回後金的地盤,這樣後金自己出動的嫡系部隊大約為一萬三千人到一萬五千人。

“等到了喀喇沁蒙古那裏,我們還有會一些盟軍。”想讓蒙古人相信大明是徹底地欺軟怕硬,這次袁崇煥不惜靠殺死主戰派將領來乞求議和。正是皇太極用來說服蒙古人和他結盟的最好武器:“我們大概要先後和三十六部蒙古會盟,他們也會出動五千披甲和數千男丁來搬運東西。”

莽古爾泰顯得有些不滿,這樣後金軍總兵力不過在兩萬五千人左右:“這麽少,才一萬多蒙古人啊。”

“沒辦法,這是第一次嘛,他們對大明還有所忌憚,認為是一個不好惹的龐然大物。不過等這些狼嘗到了血味,他們就不會松口了,只要我們能保證蒙古各部都搶到足夠多的東西。下次就會有更多的人來參加我們了。”皇太極顯得信心十足。

林丹汗現在對大明已經徹底喪失了信心,也開始進行無視大明的兼並工作,並試圖像後金一樣以武力脅迫大明來給歲幣。

“只要我們贏了這一仗,這三十六部蒙古就都和我們綁在一起了。”

蒙古地區也承受著天災地影響,所以蒙古人同樣渴望掠奪。不過在第一次破口前他們還是打算為自己留下些退路。除了鐵了心跟後金混得喀喇沁蒙古外,大部分蒙古部落還在觀望,或者是把部落的旗子隱藏起來,偷偷摸摸地派一些人來和後金會師。

但皇太極相信只要這次能成功地擄掠大明最富庶地京畿地區,那麽其他蒙古部落、甚至包括林丹汗在內,也就都會加入或者仿效後金。只要能得到足夠的財物,皇太極也就有辦法從幾家晉商那裏購買急需的糧食和其它各種物資。大明這麽大的一個國家,皇太極相信他總是能找到一些黑心商人的。

“只要我們這次能夠成功,以後大明邊墻以外盡數皆是敵國。大明上萬裏長的邊墻。他們如何防備得過來啊。”皇太極感慨地看著地圖,打量著明帝國這麽大地一個龐然大物。後金政權苦苦掙紮多年,但土地旋得旋失、人口不斷減少。他們幾位貝勒看上去還算風光,但實際卻過著如履薄冰的日子:“終於,我們就要出頭了,以後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黃石呢,黃石還是會回來的啊。”雖然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但莽古爾泰還是無法抑制自己心中那份恐懼,明明知道八弟眼下興奮,但莽古爾泰還是忍不住潑冷水道:“如果形勢太壞,黃石還是會被調回來的。”

“這次破口以後,就是黃石回來也沒有用了。”皇太極輕笑起來。他隨手指了指地圖上一望無際的蒙古草原:“他一個都督總兵,手下撐死能有一萬戰兵吧。以前我們地不過數千裏,被困在遼中平原這麽一個小籠子裏,暫時容他猖狂一番。等這次破口大掠之後,漠南蒙古盡入我大金掌握,他一萬步兵能做得了什麽大事?這關山萬裏,我們隨處都能直入大明腹地,他靠著一萬步兵就能都堵住不成?”

“嗯,八弟你說地是,等我們拉攏了蒙古各部,隱隱就有了和明國分庭抗禮之勢了。”莽古爾泰看著地圖憧憬著未來,心中也被巨大的喜悅所充滿,這苦日子終於就要到頭了。

“不過這是我們第一次拉上蒙古人,所以還是不要打什麽硬仗為好,人也是死得越少越好。”皇太極擔心損失太大會讓蒙古人心寒,這次入關一定要起到一次模範作用,以便讓盟友更加死心塌地跟隨自己幹下去,也能讓另一些保持觀望態度的蒙古人加速投入後金的懷抱:“兩萬到三萬兵力,一萬的披甲,說多也不多,但說少也不少了。只要能應用得當還是大有可為的。”

莽古爾泰贊同地點了點頭,跟著又問道:“喀喇沁那裏的糧草準備得怎麽樣了?”

過去後金根本無力占領遼河以西地土地,攻破廣寧之後也就是把東西搬運回遼陽,因為他們的糧食已經快不夠吃了,所以更加無法維持大軍在外。以往寧遠、寧錦兩戰他們都是從右屯吃起,而大淩河、而杏山,一路靠的都是關寧軍的軍糧。後金的戰術和毛文龍相同,只帶上最開頭的一部分糧草。然後就是把敵人的東西往自己家裏搬了。

所以等到閻鳴泰執掌遼事後,閻鳴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錦州等地的東西都搬運回寧遠,閻鳴泰地理論就是要讓後金“野無所掠”,結果後金立刻就喪失了去搶劫關寧軍的能力。而天啟七年和崇禎元年這段時間內,後金軍對東江軍和蒙古的進攻也非常無力,因為這哥倆都是窮鬼,後金不可能靠搶他們兩地發財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