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五十九節 回頭(第4/8頁)

最後在大家的一致要求下。福寧鎮水師就在大明的軍旗上繡上了一只白海豚,這白海豚旗也將作為福寧鎮的正式海軍旗。據官兵們說,每次他們一看到媽祖魚在高高的桅杆上飄動,他們就會感到特別安心。

“前方發現海賊大隊!”

桅杆上的瞭望哨發出警報後,俞咨臯立刻掏出望遠鏡看了看。在瞭望塔敘述的方向上,漸漸出現了桅杆的地尖頂,很快,越來越多的桅杆從海平面下升上來,就像是突然從海面上長出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樹林一般。

“來得好!”俞咨臯一邊眯著眼觀察敵軍的隊形,一面隨時向身邊的傳令兵下達著命令。

這些日子以來,海寇的日子變得愈發難熬起來,劉香七幾次提出回廣東老家去,但鄭一官堅決反對,他認為第一廣東養活不了這麽多海寇。第二官兵也不會放過他們的。鄭一官還引用了《三國演義》中的一段話,說他們現在正好比曹孟德的官渡時期。是以“至弱當至強”。

現在海寇雖然已經無力登陸上岸,但只要他們一天還控制著廈門、金門、銅山等地,那福建水道就一天不會通暢。用鄭一官的話說,這正是掐住了福寧鎮的咽喉,讓黃石呼吸不暢,空有一身的氣力卻使不出來。

劉香七想了想也覺得鄭一官說地很有道理,雖說鄭一官是福建人有私心,但劉香七之所以盡棄前嫌來支援鄭一官,也是因為黃石過於咄咄逼人。一副要把閩海寇一網打盡的姿態。現在福寧鎮已經很可怕了,要是讓黃石開始收海稅斂財。那麽官兵肯定更聲勢大張,到時候黃石肯定要兵發粵海來找自己的麻煩。

雖然鄭一官也說不出來這仗什麽時候才能是個頭,但劉香七經過深思熟慮後,還是決心竭盡全力地支持鄭一官。如果掐著黃石的喉嚨都不能讓他同意招安的話,那放開手後顯然更是死路一條,所以劉香七這幾個月一直不惜賠本從廣東運輸補給來廈門,咬牙死撐下去。

不過因為補給有限,所以海寇實際上已經把大半個閩海的制海權都放棄掉了。這次福寧軍水師從霞浦出來以後,海寇連決戰境外的念頭都沒有,他們的補給不足以支撐他們再發動一次遠程作戰,所以唯一的指望就是在廈門做本土防禦,把官兵打退了事。

劉香七和鄭一官現在已經不說打贏就能招安地話了,他們鼓舞士兵的新口號是堅持兩年,黃石號稱兩年靖海地奏疏已經傳出了一些風聲,所以閩海、粵海的海寇雙雄就鼓舞他們的嘍羅說,只要能堅持兩年以上,那麽朝廷就會罷免黃石和朱一馮,而後來的巡撫和總兵也就會選擇招安。

其實劉香七也知道這個念頭不太靠譜。現在他們倆被打得在大陸上無立錐之地,在朝廷眼裏,黃石和朱一馮肯定已經算基本成功了,就算罷免也得從俞咨臯開始,現在這老頭子還活蹦亂跳的,顯然罷免黃石、朱一馮就更是遙遙無期了。

只是劉香七已經是騎虎難下,不久前鄭一官和他又派出聯合使者去泉州,這次他們只要求保留一半的艦船,而且兩個人都信誓旦旦地保證以後做、而且只做老老實實的海商。劉香七和鄭一官還讓使者跟官府說,只要同意招安,他們哥倆再多吐出幾只船也不是不可以的。

福建巡撫朱一馮對使者非常客氣,甚至沒有對他們惡語相向,但朱一馮卻堅決地回絕了鄭一官和劉香七的要求,他說閩、粵海寇雙雄地船只都是擄掠來的民脂民膏,所以福建布政司是不會同意他們保留船只的,不過他們二人如果投降的話,性命還是可以保住的,頂多是充軍或是坐幾年大牢。

劉香七掙紮半輩子才算混到今天,讓他去當乞丐那是想也不要想,所以他只有堅持下去,繼續苦苦等待著那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出現的轉機。現在海寇儲備的物資已經快見底了,但劉香七卻不能停止嘍羅們的揮霍,因為大家來當海寇本就是為了吃個大魚大肉,而不是來受苦的,尤其現在形勢這麽惡劣,劉香七更只有拼命撒錢來維系士氣。

幾天前聽說福寧軍抵達泉州後,劉香七和鄭一官就檢修船只準備迎戰。這次他們的計劃僅限於讓官軍知難而退。根據劉香七的經驗,官軍的戰艦用不了幾個月就會散架,所以只要官軍啃不下廈門,那官軍的這次攻勢差不多就是又失敗了。

劉香七和鄭一官制定了抵近作戰的計劃,因為火藥和彈丸都很貴。福建水道禁海一年多,把閩粵雙雄都餓瘦了。官兵的大炮他們倒是繳獲了一些,不過他們浪費不起彈藥,所以也根本沒有進行訓練,只有指望抵近攻擊的時候去蒙了,當然,他們更希望能靠白刃戰解決戰鬥。

看到官兵的大型戰艦威風凜凜地開過來時,劉香七心裏也是一陣陣發緊,官兵的裝備一次比一次好,船一次比一次大。而海戰地消耗最為驚人。估計他和鄭一官也就還能進行兩到三次的正常水戰,然後就只有跳幫拼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