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萬仞指峰能擔否 第六十一節 重任(第4/20頁)

“嗯,我看到了。”黃石端著望遠鏡,眯著眼睛看著那漸漸浮出海平面的大地,萬裏長城的開端,就在他艦首的正前方顯現出來。

楊致遠站在黃石身邊,他最後一次復核道:“大帥,我們到時候就說迷路了,對吧?”

“對,我們就說本想去天津衛,但在海上沒有判清方向。結果跑到山海關來了。”黃石收起了望遠鏡。看來今天入夜前就可以在山海關登陸,軍隊最多休息兩天就能夠恢復戰鬥力。然後就可以開始進行作戰計劃。

黃石接到的勤王令只是號召周圍軍隊入援京畿,並沒有指定勤王軍應該直趨京師。從理論上講,命令只是要求勤王軍盡快投入與入侵軍隊作戰,但是這種作戰一般都是以保衛京師和天子為目地,比如真定軍和宣大軍的作戰就都符合這個精神。

金求德一開始擬定的作戰計劃是在大沽口登陸,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往京師入衛,將後金軍擊退。

但黃石最後卻下令軍隊直趨山海關而不是大沽口,他打算走撫平、永寧、遷安線,首先封閉住喜峰口再說。黃石認為一旦發現自己的蛇旗,皇太極的戰略目標肯定會立刻轉為如何把部隊平安帶出關外。那麽憑借薊門一帶的地形和對手的指揮水平,黃石相信皇太極還是能把大部分軍隊和戰利品帶走的。

所以黃石不願意走大沽口這一條路,他希望至少能把皇太極的主力留下一半來。只要封閉了喜峰口,那麽皇太極就只能選擇回師一戰、或是轉向其他方向突圍。轉向其他方向突圍當然很困難,這就好比斯大林格勒地德軍試圖向西伯利亞突圍去日本一樣。當然,以明軍的戰鬥意志,黃石承認皇太極還是有不小地可能成功突圍出關。

但這個成功必定是要建立在沒有福寧軍在背後緊緊追擊的情況下。這次皇太極在京畿飽掠一番,帶著這麽多輜重在充滿敵意的土地上行軍,黃石相信後金主力的日行軍速度不會超過二十裏的。更何況福寧軍的來到也會給其他的勤王軍打上一針興奮劑,他們一定會熱情地開始圍追堵截。所以黃石覺得皇太極沒有幾個月恐怕很難破邊而出,而在這幾個月裏,他們早已經不知道被福寧軍追上多少回了。

看著越來越近的大陸,黃石充滿信心地嘆道:“好了,只要能封閉喜峰口,那建奴就是我們的囊中之物了。”

“奴酋或許會拋下蒙古人和輜重,一路狂奔從宣大鎮殺開邊墻沖出去。”金求德在黃石背後補充了一句。他作為參謀長,這些日子可沒有閑著,對戰況作出了各種各樣地分析。

黃石微笑著說道:“或許吧。但那樣建奴也就完蛋了。這次他們連哄帶拉地拐了一大幫蒙古人進來,就是要證明我大明不堪一擊。他們不過是一個強盜聯盟罷了,不要說奴酋扔下蒙古人逃竄,就是搶不到東西回去,這個強盜集團都得散夥。”

“大人說得是。”

“我不打算去京師,還因為我擔心我們反倒會給袁狗官幫忙。”黃石深知崇禎對袁崇煥的信任是非理性地。歷史上袁崇煥幹了這麽一堆事情出來,事後大明朝野幾乎沒有一個人替他說好話,孫承宗並沒有確定袁崇煥是蓄謀叛國。但也認為袁是個超級軍事白癡。

可是崇禎卻仍然信任袁崇煥,幾次在朝臣面前替袁崇煥開脫,還公然宣布“平遼就是得靠袁蠻子”。要不是罪行太確鑿,崇禎說不定就頂住壓力替袁崇煥翻案了。雖然黃石不知道袁崇煥到底都忽悠了崇禎小孩些什麽,但他知道即使有許多確鑿無疑的罪證,崇禎仍然把懲罰降低了一等,最後赦免了袁崇煥的家人。

“如果我在京師城下把建奴趕跑。我敢肯定皇上還會繼續用袁狗官。別跟我講什麽道理,皇上就是喜歡他、就是信任他、就是要想盡千萬百計地替他開脫。”對於金求德和參謀部關於準許議的擔憂,黃石倒是一點兒也不放在心上,崇禎雖然不是個英明之主,但他的倔脾氣黃石還是很清楚的。

比較需要黃石擔心地是,他選擇的行軍路線顯然不太在乎皇帝的個人安危,看上去好似拿朝廷和皇帝做誘餌一般。金求德等人因此對黃石的選擇頗有些微詞,他們認為黃石的計劃不是一個軍事錯誤,但卻是一個政治上的錯誤。

“大帥,出於末將的職責所在,我必須要最後再說一次。”福寧軍地規矩就是有話隨便說,但命令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所以對金求德來說,按照黃石的構思制定軍事計劃和犯上建言並不矛盾:“大帥,將來您的政敵一定會在這個問題上面竭力攻擊您的。無論如何,皇上就算口上不說。心裏也有個疙瘩。”

“我知道,我很清楚這一點,不過京畿搞成這個樣子,不是我的錯,我問心無愧。”黃石知道這次會有很多百姓被擄出關去,夫妻骨肉分離,從此任人奴役:“但如果我明知能救下至少幾萬人的性命,卻因為個人的榮辱得失而不去做的話,那我以後晚上一定會做噩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