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第一份公文(第2/2頁)

“反正冠軍侯的風頭被奪走了,他只怨你。”

興奮過後,韓孺子感到困惑,“大將軍同意接收流民,為什麽瞿先生他們沒有給我傳信?”

“大概是害怕事前走漏風聲,會受到冠軍侯的阻撓吧。”東海王猜道。

只要還沒有聖旨頒布,這次開倉放糧隨時都可能中途夭折,韓孺子問道:“有部司衙門提出反對嗎?”

“第一份公文今天才到戶部,沒有聖旨,任何一個衙門都沒辦法向所有郡縣下達命令,只能接到文書之後,挨個做出回應,或者不做回應。”東海王對各大部司的運作頗為了解,而且有“廣華群虎”相助,他的消息也很靈通,“聽說戶部官員都被叫到衙門裏,正在商議對策,冠軍侯那邊也在……”

府丞跑來通報,他已經習慣了種種意外,可這一次還是顯得驚慌失措:一大群官員同時前來拜訪倦侯,氣勢洶洶,僅僅是余威,就足以將一名小吏嚇得兩腿發軟。

來的人不少,左察禦史蕭聲、右巡禦史申明志、吏部尚書馮舉、兵部尚書蔣巨英……一共十幾名大臣,大步走進書房,毫不客氣地訓斥倦侯,有說他破壞選帝規則的,有說他動搖大楚根基的,有說他自尋死路的,或威逼,或利誘,總之都是要求他立刻寫信給大將軍,停止所謂的招安與捉拿俘虜。

對這些大臣的激烈反應,韓孺子很意外,卻無懼意,反而越發鎮定,坐在書案後面,微微揚頭,看著他們一個個唾星橫飛。

東海王替韓孺子辯解了幾句,很快就敗下陣來,對方人太多,他一個人孤掌難鳴,韓孺子與楊奉都不肯幫忙。

這次興師問罪持續了小半個時辰,大臣們離去的時候,府丞、府尉癱倒在門口,以為即將大難臨頭,受他們的影響,府裏的奴仆個個不知所措,張有才、杜穿雲等人聞訊跑到書房,結果卻看倦侯、東海王、楊奉三人互相慶祝。

韓孺子笑著向張有才說:“去,讓廚房準備酒菜。”

張有才應了一聲,叫其他人一塊離開,邊走邊撓頭,“我好長時間不在府裏,錯過什麽了?仆人哭,主人笑,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杜穿雲舔舔嘴唇,“管它怎麽回事,又有好酒喝了。”

書房裏,東海王滿臉驚訝,“真是想不到,冠軍侯竟會出此昏招,他逼著這群大臣來此鬧事到底是圖什麽?希望看到大臣表露忠心?可是有人來有人沒來,殷無害就沒露面,豈不更加露怯?他不會真以為大臣們叫嚷一番就能改變一切吧?”

韓孺子也不理解,冠軍侯的反應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是更暴烈,而是更軟弱,那些大臣表面上氣勢洶洶,其實都心虛得多,離開的時候,甚至有人偷偷向倦侯拱手。

他有點理解楊奉之前所說的話了,“冠軍侯開始懷疑大臣對他的支持了,東海王,讓‘廣華群虎’多做打探,任何一個部司想要駁回任何一份公文,哪怕只是一個小縣,也要提前告訴我。”

“放心吧,這麽看來,開倉放糧對冠軍侯還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讓他亂了陣腳——讀書人真夠陰險的。”東海王告辭,比到來時信心更足。

“東海王什麽時候會亮出真實面目?”韓孺子問道。

楊奉想也不想地說:“一個是冠軍侯大勢已去的時候,一個是你即將大獲全勝的時候。東海王自己做決定,很可能會選前者,他的性子有點急,如果有聰明人輔佐,更好的選擇是多等一陣。”

韓孺子馬上想到了譚氏,還有東海王的母親,她在進宮之前為兒子選了一位得力的妻子。

戶部接到的第一份公文擾亂了朝廷,大臣和東海王離開不久,郭叢登門了,與第一次拜訪的態度截然不同,這一回他是主動來幫忙的。

“大楚有數十處郡、上千座縣,其中六七成有流民,是否願意開倉放糧,全在郡守與縣令的一念之間,尤其是郡守的選擇,影響極大。倦侯已經實現諾言,我們這些書生不能只看熱鬧,已經有四十多人離京上路,攜帶大量書信前去勸說相識的郡守與縣令,或許能助倦侯一臂之力。”

韓孺子起身,一躬到地,向郭叢致謝。

郭叢走後,韓孺子說:“讀書人開始顯示他們的實力了。”

楊奉道:“不只如此,此時人人以為開倉放糧是大將軍的功勞,等這些讀書人走過一遭,倦侯的所作所為就將天下皆知,最早支持倦侯的官員或許就在這些郡守當中。”

楊奉終於輔佐倦侯取得第一個勝利,對他來說,真正殘酷的爭鬥才剛剛開始,“冠軍侯不會就此認輸,也不會只派大臣叫嚷,倦侯準備接招吧,勝了這一戰,你的對手很可能會減少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