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具內涵的話語

世事常常柳暗花明。這一次的意外是孫策驚駭地發現,自己快死了。

因為許貢的門客復仇了。他們在孫策打獵的時候偷襲了他,讓他身受重傷。

當然,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是死是活不是自己可以主宰的。作為人,唯一可以主宰的是在死之前安排一些事情。

孫策開始安排了。孫權站在了他的面前。他們是兩兄弟。亂世中的兩兄弟。前赴後繼的兩兄弟。

江東基業很大。說到底不是別人的,是他們兩個的。當然在此時奄奄一息的孫策看來,江東基業只能是自己這個剛及弱冠的弟弟的。

他顫抖著手將印綬交給孫權,然後說了這樣一番話:“若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卿宜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

這番話鮮明地指出兩兄弟的性格特點以及今後孫權努力的方向。後來的事實證明,孫策的見解是深刻的,具有前瞻性的。孫權在亂世中敢於並善於識人、用人、團結人,他全力斡旋,終成亂世一傑。

孫策見解的深刻性還體現在他對母親的囑托上。弟弟孫權畢竟年幼,舉賢任能需要真正有所指。孫策這樣對他母親說:“倘內事不決,可問張昭;外事不決,可問周瑜。”這個很有托孤的意思。另外為了防止骨肉相殘,兄弟內訌,孫策還警告他的其他幾個弟弟說,我死了以後,你們必須緊密地團結在孫權周圍,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為把東吳早日建成富庶之地而努力奮鬥,切不可各懷鬼胎,爭權奪利,幹出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來。

幾個弟弟都點頭應允後,孫策這才長籲一口氣,與世長辭,死時年僅26歲,堪稱英年早逝。

孫權開始粉墨登場。

當然孫權也是一個帥哥,甚至是比孫策更帥的帥哥。史書上說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很是令人驚艷。史書還怕後世讀者不信,舉例說明孫權的帥。說是漢使劉琬曾經入吳,見到孫家諸兄弟,感覺其他各位都不怎麽樣,只有“仲謀(孫權)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

呵呵,這真是一個拍馬屁的說法。就像世上的許多成功人士,功成名就了,就有眾多的考古學者過來挖掘、包裝其迥乎常人的事跡,以證明其來有自。

但孫權自己不理這一套。不僅是因為此時他還沒有功成名就,更因為時局艱危。大哥新喪,天下又不太平。北方曹操時刻對江東虎視眈眈。東吳往哪裏去,人生的路啊該怎樣走?孫權焦慮不安。

這樣的時刻,周瑜來到他身邊。

不是來出主意的,是給他推薦人的。雖然孫策死前斷斷續續地說出“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這樣分量極重的話,周瑜卻並不自視甚高。

他向孫權推薦了一個人。魯肅。由此,三國歷史上又一個分量極重的人開始浮出水面。就像後來的孔明之於劉備的意義一樣,魯肅之於孫權的意義那也是非同小可。這個來自臨淮東川,字子敬的人留給世人最初的印象是樂善好施,不把錢當錢,但事實上這樣的人是最可怕的。

因為,一個不把錢當錢的人心中必定有著更大的目標。魯肅也是這樣,他想在這個亂世有所作為——如果孫權不找他的話,他立馬要去巢湖投鄭寶,成就一番經天偉業。

好在周瑜前去他家將他拉了過來。周瑜看上去像個獵頭一樣對魯肅循循善誘,告訴後者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鄭寶和孫權誰比誰更高,傻瓜都看得出來。所以當今之世,非但君要擇臣,臣也要擇君。

這樣的道理很淺顯,事實上不要周瑜循循善誘,魯肅也會自入彀中。問題的關鍵不在魯肅這裏,而在孫權這裏。

孫權很生氣,因為他認為周瑜很有撂挑子的意思。明明大哥故去前說的是“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現如今你卻給我來一個“外事不決問魯肅”!什麽意思嘛?

所以,當魯肅頗有期待地站在孫權面前時,他意外地看到了這個小帥哥噘起的嘴巴。

魯肅笑了。他喜歡這樣有個性的“政治家”。一個政治家如果臉上的表情是死水一潭,對魯肅來說不是什麽好事。

當然了,魯肅在心裏也為孫權一聲輕嘆——到底還是不成熟,要假以時日啊。孫權對魯肅則是愛理不理。就像這個世界上的很多年輕人,愛恨分明,我行我素。

不過,這只是只是暫時的。因為幾分鐘後,孫權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緊緊握著魯肅的手,久久不舍得松開。為魯肅輕描淡寫說出的一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