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春晚的效果(第2/2頁)

明朝政府對於人口流動歷來都是嚴加控制,所謂“農業者不出一裏之間”。《大明會典》中更有規定:“凡軍民人等往來,但出百裏即驗文引,如無文引,必擒拿送官。仍許諸人首告,得實者賞,縱容者同罪。”

說穿了,朱元璋自己流浪漢出身,對流浪者天生有一種提防和恐懼,應該說他的這種提防並非沒有道理,明朝最後還是毀滅於流民大軍。而象臨高縣城裏這次突然聚集了好幾千人,若放在平時那絕對是要招來軍隊鎮壓的——這分明是想造反麽!

不過現在臨高城已經對付不了“反賊”了,那些農民也毫不掩飾他們的意圖——都是跑來看新鮮的。很多人是拖家帶口,昨晚有經驗的還沒等天黑就拖著凳子抱著席子出來占地方了。自發的集市也很快形成,收稅的小吏們倒是挺高興,自打這些短毛來了以後他們的收入明顯增加。

而縣太爺的眼光就要比小吏們長遠許多。程葉高一向自認為是本縣中最聰明的讀書人,他的師爺大概能排到第二位。聰明人才有判斷力啊——昨晚那些節目,一般老百姓無非看個熱鬧叫個好而已,但程葉高憑著與李教授交談過好幾次,基本能聽懂普通話的優勢,大致理解了音像喇叭裏說話的意思。

那分明是年節的紀念畫片兒,而這些短毛分明是在懷念著他們以前的生活——不得不說這些人原來的生活環境當真極讓人羨慕,如果不是大明朝的讀書人向來不信鬼神,程葉高真要懷疑這些人是天上謫仙之流。

不過很明顯,這種東西只有過年那天晚上才會被放出來應景兒,從昨晚短毛們的反應看,他們平時應該不會沒事亂放這種讓他們流淚的東西。也就是說,今天晚上那些農民們什麽都看不到!

本來這是那些“短毛”們惹出來的麻煩,關他臨高縣衙屁事。可那些短毛雖然看起來和善,殺人的時候也利索著呢。本城張百戶,儋州王把總,哪一個不是鼎鼎大名的勇將,多次打退過倭寇和海盜入侵的,在這些人手裏卻死的無聲無息。那日城中惡戰,明軍死屍堆的滿街都是,鮮血都流進縣衙大院了,這些短毛卻好像連一個人都未曾折損……若百姓們當真鬧起事來,他們只要拿那種強大火銃隨便放上幾響,這股子浪頭就很有可能沖著自己來了。

程葉高作了十多年芝麻綠豆官兒,在大明朝各地轉任多次,太清楚這些基層人民的動向了——任何事情出了問題,到最後一定會變成縣衙門的麻煩。而他現在最怕的就是麻煩。

思來想去,程縣令越想越怕,這大年初一的,不要說好心情,就是想安穩度過都不可能了。正在郁悶之際,那位陪了他不少年頭的心腹師爺一句話卻給他指了條明路:

“東翁,可知解鈴還須系鈴人?”

……

傍晚時分,縣倉大院邊上那角門被偷偷摸摸敲響了,這道角門自從上次被人突襲進來之後門扇就改用鐵皮包裹了,上面還裝了一個窺視鏡。今天負責看門的恰好還是小胖子劉明強,他小心翼翼通過門鏡朝外看了半天,卻見門口處站著兩個鬼鬼祟祟的家夥,腦袋都用布包起來,一看就知道不是啥好人。

小劉原不想開門的,但從下面門縫裏塞進來的幾塊碎銀子讓他頗感有趣。這還是他這輩子首次收到賄賂呢,總不能白收錢不幫忙不是?

當那扇木門緩緩打開時,兩個藏頭露尾的猥瑣身影飛快閃身進門,不過他們剛進門就嚇了一大跳——小胖子劉明強全身披掛,手持一杆雷明頓大號霰彈槍正對著門口。

“莫……莫要動粗!是本官前來拜訪……”

按照李明遠教授的說法:程葉高的家鄉話和普通話有些類似,但小劉實在沒能聽出來。這位縣令大人又換了一身便裝,若非聚在屋子裏正在打撲克的兄弟們都出來看熱鬧,其中幾個突擊隊的曾經俘虜過這位縣太爺,還認識他,這位程縣令沒準兒要被扔去俘虜營和海盜做伴兒。

不過既然認識就一切好說了,程葉高連同陪他前來的師爺兩人被客客氣氣請進堂屋,一人送上一杯茶。然後這位縣太爺就仿佛鄉巴佬進城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