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戰略規劃

當然了,有總比沒有強。化學組提出的這兩條路子雖然都不是太完美,但總算解決了燃料的有無問題,只要能讓瓊海號重新動起來就是最大成功。至於什麽環境汙染,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考慮,眼下還顧不上這麽多。

經過商議之後大家決定雙管齊下:一方面由工程組,機械組等成員,配合化學組在遠離居住區的地方搞一套土法煉油設備以提煉油頁巖;另一方面,則讓農業組負責照料臨高城附近所有找到的油楠樹,同時也研究人工種植和移栽的可能性。

個把月之後,在文瀾江下遊某條支流處,出現了一座樣式簡陋的大水輪。其實就是本地很常見的水力臼房:利用水力帶動幾個大搗椎,一下一下敲打到石臼中。只不過那裏面不是稻谷,而是需要粉碎的油頁巖礦料。

在旁邊則是一大堆大小高矮各不相同的壇壇罐罐,其材料五花八門:有陶瓷缸,耐火磚窯,金屬反應釜……等等不一而足,相互之間都用管道連接,看起來活像傳說中練金術士的實驗室,挺神秘的。

被粉碎後的油頁巖礦料分數次被投入反應釜加熱,蒸汽經過不同溫度的冷卻塔,分餾出各種液體,最後以甲烷為主難以收集的尾氣則被點燃燒掉,這樣可以盡可能減少大氣汙染。

這套設施在當地人眼中顯然極為古怪,特別是黃建成大師傅一時興起,把最後的金屬制尾氣排放口給鑄造成了龍頭形狀……當整套設備開始工作時,從龍嘴裏噴出的熊熊火焰嚇跑了所有來看熱鬧的土著,少數沒跑的幾個則無不跪倒在地磕頭不止。

黃師傅這個小小惡搞給煉油廠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此後沒什麽當地人再敢來窺探。工程組原先最擔心的:清末老百姓以保護龍脈為名瘋狂拔電線杆子的運動在這裏並沒有發生。

不過也有副作用:被分配到化學組的本地工人們也同樣堅決不肯去煉油廠工作,說是怕被給火龍吞了。

所以暫時,煉油廠這邊還用不上本地勞工,只能完全依靠現代人支撐。好在暫時他們對燃料的需求也不太大,瓊海號最近並沒有出海任務。

農業組則花了將近半個月時間,把臨高縣四周零碎生長的百來棵大油楠樹統統登記編號,計劃以後每隔一兩個月去采一次油。同時在養殖場和農田周圍辟出地塊,種植了一批小油楠樹苗,和計劃中的橡膠林毗鄰,統一作為經濟樹種考慮。

1630年度的農業生產計劃已經排滿,雖然因為作戰耽誤了一點農時,但吳南海依然樂觀估計:只要一季收獲之後他們就能擁有足夠全年食用的糧食。多余的糧食物資可以用來做貿易,招募更多本地勞力,以及作為戰略儲備。

在滿足口糧需要的前提下,農業組開始計劃進行更多經濟作物開發。甘蔗和棉花的大規模種植計劃被排上日程表。前者用來生產白糖,後者則是棉紡織業的基礎。工業革命歷來都是從輕紡行業開始,穿越者們既然想在十七世紀搞近代工業,當然還是盡量沿著歷史道路發展最為安全快捷。

棉花田和甘蔗田都要占用大量土地的,但農業組並不打算改變原來的口糧田設置,吳南海現在已經知道給怎麽充分利用新設立的領導機構了——他大筆一揮,一份新的,要求增加更多農業用地的報告出現在委員會案頭……

“嘿嘿,這攤子是越鋪越大了……連南海那老實人都想著要擴張……怎麽樣,兄弟們,差不多是拿下瓊州府的時候了吧?”

在委員會日常商議事務的辦公室中,解席看看那份報告,又看看墻上那張大比例海南島地圖,嘖嘖作聲。他一向是主張要盡快攻打瓊州府,控制整個海南島的。隨著工農業各方面發展,單單一個臨高縣確實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擴充地盤,勢在必行。

只是在擴張方向上,大家意見不一。解席等人主張東進,經澄邁攻占瓊州府,瓦解掉明王朝在海南島上的統治,其它地方自然望風歸降。

而以黃建成為首,另有一些人主張西征,往儋州,昌化方向一路占領過去,他們念念不忘那座著名的石碌鐵礦,國內唯一含鐵量可以達到百分之六十多的富鐵礦。

此外葉孟言這小家夥也上躥下跳主張南下,目標是他的家鄉三亞。那裏有海南最佳的天然良港,以及品位同樣極高的田獨鐵礦,說起來也是個開基地的好地方,因此他這次沒被大家笑話,還得到一些正式委員的支持。

不過爭執到最後,卻是以李明遠教授為首的穩健派,或者說是“哪兒都不去”派說服了大家,包括龐雨在內,這批人的主張是近期內先別輕舉妄動,安心搞好內政發展壯大最為要緊。

“以我們現在的力量,要把明王朝的勢力從海南島上驅逐出去,已經不算難事。正如老解所言:只要拿下瓊州府,明在海南的統治自然土崩瓦解。可大家再仔細想一想,這麽搞完之後,其它地方當真會老老實實歸順我們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