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夢幻級武器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漫的輕紗。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解席輕輕哼著這首在前蘇聯衛國戰爭時期著名的歌曲,而在他面前,大約一百米開外的實驗發射場上,數十只大型火箭同時齊射時那“嗚嗚”的聲音則成為最好的伴奏。

徐慧拿出來的這款火箭炮和原版的喀秋莎其實還有很大不同,無論射程,口徑,還是一次性可同時發射的數量,都有較大差異。不過有一點上較為類似——發射器依然采用的導軌型制,而不是後期比較成熟的發射管。徐慧解釋說這是受技術限制,火箭彈采用了比較簡單的固定尾翼式穩定結構,這樣就不能再用管子去發射了。

整套系統共有十條發射導軌,一次齊射可發射直徑為107毫米的火箭彈20發,既可單射,也可部分連射,或者一次齊射。發射架本身可以拆卸開來,作戰時再臨時組裝。也可以裝上輪子用騾馬拖行,這樣武器整體就比較輕便靈活,便於部隊運輸和攜帶。

這款火箭炮的理論最大射程可以達到八千四百米,但馬千山等炮兵組成員都認為:在沒有雷達和計算機輔助彈道計算系統的前提下,擁有太長的射程並無意義。相對於這個時代還要靠肉搏戰決定戰爭勝負的對手,三千米範圍的攻擊距離已經足夠逆天了,炮兵通常不會再做超視距射擊。

“因此我們設計了兩種火箭彈。一種是長程的,八千米射程,配備燃燒彈頭,用來攻擊城市或者敵軍營寨等大型固定目標。而另一種則大大減少了燃料倉部分,射程只有三千三百米左右,基本只能用來做視距內攻擊。但多出來的體積都用來加強了戰鬥部,所以爆炸威力有了極大增加,破壞能力更強,專門用來打擊近距離內的活動目標,特別是密集陣形的敵軍。”

——後一種彈藥是應軍事組強烈要求而專門設計的,為了測試彈藥殺傷範圍,試驗小組在火箭彈預定的目標覆蓋區域放置了許多草人靶子,完全按照明軍作戰時的陣列排布,足足放了三四千個草人靶。同時還往裏面栓了幾百只羊——用來測試殺傷效果。

當鋪天蓋地的轟鳴聲終於結束,眾人來到靶場觀察效果時,他們驚訝的發現:只用一門炮,一輪齊射,二十支火箭彈的覆蓋面積幾乎達到了一個足球場大小!而且殺傷效果也很驚人——炮火覆蓋區內的羊幾乎都被殺死了,只有很少一些幸存下來。

“如果這下面是一只軍隊……”

看著那片坑坑窪窪宛如同月球表面的彈頭覆蓋地,所有試驗者都相顧駭然。這個時代的軍隊作戰,還是以密集陣形為主。如果在實戰中,炮兵能準確把這一輪火力都傾瀉到敵軍頭上的話,光是這一次炮擊,恐怕就能報銷掉至少兩三千人!

“絕對的大殺器啊……有了這種武器,我們在這個時代絕對是天下無敵!”

解席一開始還頗為激動的歡呼起來,不過隨後,設計師徐慧告訴他幾個數據,讓老解那興奮過度的心情又重新冷靜下來。

——任何武器都是有缺點的,這種也不例外。徐慧設計的這種新型火箭炮在各方面都很完美,唯一的一個缺點是——成本太高。

火箭炮本身倒不怎麽貴,雖然名為火炮,實際上就是一個帶有精確角度調節功能的大型金屬發射支架。結構和功能都不算太復雜,造起來也不費多大事,貴就貴在彈藥上。

新型火箭彈體現了穿越眾當前的最高技術水平——冶金組向他們提供了最好的鋼鐵;化學組為滿足炸藥和燃料需求試驗了無數次新配方;工業組為了解決引信問題專門成立一個攻關小組,某些關鍵部位的早期構件甚至還動用了現代機床來加工……經過眾人聯合努力之後才終於拿出這款夢幻級武器,但其造價成本也很夢幻了。

——每一枚火箭彈的造價,如果用“朱大頭”銀元計算的話,大概要三百元左右,折合一百五十兩白銀,幾乎和一支瓊海步槍的造價相當了——但這可是消耗品!

而且這種武器還必須要求集群發射,單發的火箭彈不容易取得準頭,一支兩支出去很容易偏離目標的,故要以覆蓋方式來進行大面積殺傷——要麽不打,要打就是齊射,甚至是幾門炮的同時齊射……

雖說在設計上也允許作單發射擊,但那只是用來校準之用。在實戰中,只要火箭彈一發射出去,炮架所在位置馬上會被大片煙塵徹底淹沒,沒有個十幾二十分鐘休想散去。因此這種火箭炮完全不可能連續發射,要麽一次性全打出去,要麽就每隔十五分鐘才放一炮——那還不如十二磅青銅炮呢。

“我靠!這一輪齊射就是三千兩白銀?六千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