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名義問題

此後的一個月,雙方陸陸續續又進行了幾次談判,就瓊州軍退出登州府,交還蓬萊水城,以及隨後帶領那些流民駐兵威海等各項細節問題一一達成協議。朱大典身為山東巡撫,總攬全局,又是文人脾氣,原本是不大耐煩處理這些細務的。只是他現在手頭有平叛大功在握,眼看著朝廷裏這次敘功也少不了他一份,這山東巡撫位置連屁股還沒坐熱呢就要準備往上升了,自然是想要把這邊的事情都做到盡善盡美,以收全功。

想要把登州首尾都收拾好,跟短毛的談判當然不能有絲毫輕忽。想那錢謙益原本只是一介白身的過氣文人,不就是因為跟短毛交道打得好,如今在京師裏已是大紅大紫,天子信重,同僚奉承,學生後輩紛紛奔走於門下……儼然又一朝堂新貴!

他朱大典雖然不屑於象那錢某人一樣完全靠著短毛的功績往上爬,卻也不介意趁著眼前的現成機會在這些短毛身上多撈些功績——說起來自從這群短毛出現在海南島之後,凡是跟他們打過交道的大明官員,普遍都還是弄到不少好處的。錢謙益靠著他們一舉鹹魚大翻身自不待言,福建巡撫熊文燦也是沾了他們的光,愈發坐實其“擅長撫議”的名頭,一舉拿下覬覦許久的兩廣總督位置……要知道歷史上,在王尊德之後本還有一位過渡總督,之後才輪到他老熊,而在這個時空他直接把前一位略過去了。

說起兩廣總督,前面那位性子過於執拗的王尊德恐怕是所有大明官員中唯一在短毛手裏吃過虧的。可也怪不別人,誰叫他非要派兵去攻打人家呢?人短毛還算是給他留了面子——隨著短毛在山東戰績的流傳,那場瓊州府之戰的真相也開始在大明各處流傳開來——不管在什麽年代,“真相黨”這個群體總是存在,而且經久不衰的。

按照真相黨們的說法,虧得短毛後來是盡滅夷兵而放過了明軍,否則那王尊德縱是身死也不可能得到朝廷追封。不要說得享設壇祭拜之禮了,開館戮屍罪及家人倒是很有可能——從這點上說,王尊德其實也沾了短毛的光。

甚至就連瓊州島上那些被短毛俘虜的大明官吏……換了其他陷身於賊的倒黴蛋,不是被一刀砍掉就是被迫為賊寇效力,最好情況下不過脫逃出來,從此在仕途上肯定也是到此為止——唯獨海南的這批官兒,除了最初一年,吏部還為他們算不算“失身降賊”這個話題爭辯過一番,後頭幹脆就不提了,照樣算是大明臣僚。

等到瓊海軍接受招安以後,派人過去一查證,回來基本上個個都得了“上等”考評。那個王璞王介山更是因為學習到短毛的行政制度和悄悄描畫來高清地圖,在吏部官員中很是得了一個“幹練有才”的評語。據說吏部尚書,太宰天官李長庚李大人已經在考慮要把他調回京師予以大用,只是顧忌王璞調職後恐怕沒人能在短毛統治下為大明牢牢把住瓊州府的政權,這才一時擱置住了。

……總之當前在大明官場中,“瓊州髡人”已經不再是個讓人談之色變的名詞,相反在朝堂中普遍認為這群短毛做事情比較上道,說是相互利用也好,彼此合作也罷,反正跟他們攪一塊兒總不吃虧。

經過幾輪談判下來,原本總覺得這幫短毛太過於囂張跋扈的朱大典對這一說法也不得不表示認同——短毛雖然說話直接,給人以囂張之感,但他們卻絕非不講道理之人。事實上,瓊海軍所提出的每一條要求,每一例條款都可以拿出十足道理來,朱大典感覺自己甚至不用費心思跟他們辯論,即使把這些條款直接拿到朝堂上去肯定也能獲得通過的。

……這裏有多少流民需要安置;每家每戶需要多少土地;在威海衛附近征地要花多少錢;瓊海軍方面將如何補償那些原來的地主……對方都拿出了詳細可實行的計劃給他看。如果短毛的計劃當真能得以實施,那麽威海此地又會崛起一座新的城鎮,其重要性將絕對不在登州府之下!

談判之間,那位龐參謀還當場畫出來一張簡約城市規劃圖,指著圖樣加以說明。朱大典,謝三寶等人以前從沒有見過這種以線條和圖例所構成的抽象平面圖,能夠理解得不多,但至少能看出對方的布置非常有條理性,各種分區井井有條:何處宜於居住,何處宜於耕種,哪裏靠海適合開港……全部在這一張小紙片上規劃得清清楚楚。按照後世某種流行的語言:“雖然看不懂你們畫的是什麽,但一看就知道很厲害的樣子……”

如此雙方談判幾輪之後,朱大典等人起先還爭一爭,哪些條款可能騷擾地方,引來麻煩的要加以避免……後來發現這幫短毛居然考慮得比他們還要透徹許多,安置方式也靈活多樣,可以說他們想到的人家早就想到了,他們沒想到的人家也已經準備好了。那後來就沒啥好多說了,基本上短毛把文書拿來,看一遍沒什麽問題,有些需要上報朝廷的派人快馬送京師去,有些能自己決斷的當即便以山東巡撫名義簽署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