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京華煙雲 第十三章 歐遊心影錄(第2/2頁)

士大夫階層並不是不需要這類系統的書籍,在一九零三年戴鴻慈那本出使歐洲九國日記就賣得洛陽紙貴。當時一位軍機大佬拍著這本書發牢騷:“要是早知道,咱們怎麽會向萬國宣戰,怎麽會在東北吃日本子,吃老毛子那麽大的虧?”

當時的統治階層也極端需要通曉洋務的能員,結果能用的,不是譯書局培養的只會洋文的翻譯,就是很少幾個當年的留美幼童。很難談得上了解當時世界各國內情。連李鴻章那種虛張聲勢,最後再默認躺倒挨錘式的外交方式都被吹噓成東方俾斯麥,其它的就可想而知了。

自己既然無法走科舉進入士大夫階層的道路,也只有用這招名動公卿,一舉飛黃騰達了。兩年之後的甲午七月十五,就是這個帝國遭逢的前所未有之大變。

自己,時不我待啊。

徐一凡也有信心讓自己這本書名動九重。歐遊心影錄避免當時的文人筆記書籍的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風格。嚴謹的將世界當時各主要強國的政治、經濟、教育、軍事、外交等等層面,條分縷析的一一介紹。並且將各國的歷史沿革都詳細的交代清楚。尤其重點介紹的普魯士、美國、英國、日本、俄國這五個國家。

在搖搖晃晃的馱轎上面,他每天發瘋一樣寫著。車外是什麽景色,是不是快到了綏遠,他都沒怎麽在意。

小美女這些天,也很老實的沒有找他。偶爾吃飯的時候遇到,她也是一低頭快步走開。王五看他動筆杆子,這一輩子玩刀子的好漢,幹脆就閃得遠遠兒的。按照他的話:“爺們兒看見書本子筆杆子就腦仁兒疼,兄弟,我死都不怕,就怕這一出兒!”

只有老韓掌櫃,卻對他的行為在意得很。沒事就過來問他借才寫好的看。徐一凡一時興起,專門給他寫了一個關於大盛魁商務上面的條陳,看得老掌櫃的在自己馱轎裏面整整悶了一天,吃飯都不出來。

“……倭人明治開化以來,國內雄傑並起,確有振作精神之意。伊藤,井上,桂氏等人,堪稱一時俊傑。政治由上而下,刷新提攜,不遺余力。凡教育、經濟、貿易、軍事無不西規倭隨。倭族本性悍狠,僻處島隅,百代以下,無不岌岌而不自安。西進大陸,方可解其國勢之絕症。屏藩朝鮮,壬辰事變前後,倭與我朝,東海角力已開。倭人全心注此,彼以暴,我以柔。彼以速,我以遲。彼以全國西法新練之軍,而我僅以慶軍朽劣六營。彼以舉國之精英,我以一知府銜朝鮮事務大臣漫然應之。恐蕭墻之禍,不在夏後之世,而系於當代!”

徐一凡看了看自己寫下的文字,突然覺得把鬼子寫得太好了。忙不叠的翻到前面風俗篇,惡狠狠的又添了一句話:“倭人男女淫風甚盛,花樣百出,有尾行,癡漢,中出,顏射等種種名目。偏倭男又能力絕弱。識者不值一噓……”

才感覺到一點阿Q式的勝利,就聽見外面聲音響起,正是王五的大喇叭嗓門:“老掌櫃,使不得!這次累您花了八萬兩銀子,我這鏢銀都不應該收的。怎麽當得起您還加點兒呢?沒這個規矩!”

外面又是鬧怎麽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