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一章 時局如棋(第3/4頁)

袁世凱冷笑:“還要商議什麽?無非就是那個從天而降的徐一凡罷了。我袁某人孤心苦詣的在這藩國維持。我大清,朝鮮,日本好容易才能在這裏相安無事。他一過來,朝鮮那些人還不是心中忐忑?我袁某人尊重他們,徐某人可未必!我袁某人有北洋的餉,可以不用掏這些棒子的荷包兒,徐某人攥著兩個拳頭過來,還能對他們客氣?日本人更加的擔心,那姓徐的據說在日本一行,對頭山滿很不客氣,在爪哇還炮轟了荷蘭人。日本在朝鮮是有利益的,他們能放心那個二百五過來瞎鬧?我袁某人在的時候兒想不到咱的好,這時我就要不在了,他們這時候急著上房救火,有個屁用!”

那營官只是尷尬一笑,半晌才道:“大人,您看看是不是發動朝鮮藩國,還有日本鳥居大使他們,聯名給朝廷上個公呈?一旦只要變成交涉,朝廷還敢動大人的位置麽?我們都是願意為大人效死的人物,也的確不願換個上司。這二百五真要過來,屬下是打算回家種田的,讓他玩兒去。朝廷不知道大人在朝鮮的地位牽系著朝廷東北面的安危,可是朝鮮和日本知道啊!您看看……”

袁世凱斜睨著這個營官,淡淡道:“慶恩,我對你如何?對弟兄們如何?”

那營官姓吳,是慶軍老帥吳長慶的族中子弟,早就被袁世凱恩威並用手段收復了的。這個大人是有些兒刻薄,但是絕不寡恩,手面極大。他們這些營官在朝鮮早就肥丟丟的了,加上又是上國武官,作威作福得也舒服之極。袁世凱也不甚拘束他們。聽到朝廷要換馬,他們這些武人倒是的確和袁世凱有同仇敵愾的心思。當下就是一副慷慨激昂狀:“屬下當願為大人水裏來水裏去,火裏來火裏去!慶軍上下三千弟兄,無不抱著這個心思!”

這話兒其實說得有點心虛,慶軍上下,一千五百人還不知道有沒有呢。

袁世凱沉沉一笑,輕輕的點了點頭:“當兵吃糧,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徐一凡還沒來,來了你們就問他要餉,看他拿不拿得出來。慶軍駐藩國。雙糧雙餉那是慣例,家眷還有安家費用。歷年操兵還有往來的公費銀子,本來都是我墊的。這次我把賬本提出來,就當是你們營官墊出來的,要攤還。這點兒要求不過分吧?”

“大人要咱們鬧餉?”吳慶恩容色有些猶豫,鬧餉這點兒事情,對這些營混子的確是小事一樁,也不是殺頭的罪過。了不起插箭遊營,他們這些營官連功名都不大會壞。可是清季以來,鬧餉能逼得上官離位的,還沒有這個例子。袁世凱當真以為這樣就能將徐一凡逼走?聽到江湖傳聞,這個二百五大臣,是真有股子硬勁兒的。

看著他神色猶豫,袁世凱眼神兒冷冷的。吳慶恩一下靈醒了過來,就在慶軍當中,還不知道有多少袁世凱安插的心腹呢!到時候這個餉,就算他不想鬧,也得鬧起來。當即就拍了胸脯:“大人,小事一樁!包在弟兄們身上!”

袁世凱哈了一聲,似乎就吐了一點兒胸中郁氣出來。只是眼神當中那點涼意,怎麽也消退不掉。吳慶恩低頭想想,還是吞吞吐吐的插了半句話兒:“大人,這鬧餉……當真有用?”

要是袁世凱當真擠不走徐一凡,他們還想混混日子哪!

袁世凱招手讓戈什哈牽來馬匹,淡淡一笑:“單指望你們,當然不成,這只是個由頭罷了!”

就連這句話兒一出口,袁世凱都覺著自己說多了的樣子,板著臉抿嘴翻身上馬,加了一鞭子。健馬頓時嘩啦啦的就撒蹄子沖了出去。後面的戈什哈都是騎兵,如龍一般的簇擁跟上。卷起了好大煙塵,朝鮮農人紛紛走避,誰也不敢擋在上國軍隊面前。不少人還伏地頭也不敢擡的跪送。

此等掌控一國,萬人俯首的局面,大好男兒,誰又甘心放棄?

※※※

“大人,朝鮮國內,是分為東學派和西學派的。東學一派,是一意內附,心向國朝。壬午之變的時候兒,也是一心平亂的。閔妃父親,就是東學派的大佬。西學就是看洋人勢盛,日本也有崛起的架勢,瞧咱們國朝不上,想另外報上一個粗腿的。閔妃一系,多是這個主意。更有一個得力幹將金玉均的,是判朝鮮兵曹的。一心想脫離我國朝,最是頑劣不過。洋鬼子實在太遠,朝鮮又窮。他們就靠上了日本,朝鮮新練的那個奇兵營,就是全是日本人在訓練,浪人一堆一堆的,我看沒安著什麽好心思……”

唐紹儀一臉蒼白的在船艙裏面,很盡職的和徐一凡解說著朝鮮局勢。他在朝鮮十余年,當真稱得上是朝鮮通。但是徐一凡還是聽得有點無趣,關於朝鮮的事情,甲午戰爭研究的書籍資料,在他那個年代不知道有多少。唐紹儀這個朝鮮通,估計還真的不如他了解全面。但是看著唐紹儀忍著暈船,還在盡責充當幕僚的角色。他也只有一臉嚴肅的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