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二章 進京(第2/5頁)

時不我待啊……甲午,可就在眼前了呢。

他這時就坐在官艙裏面,敲著茶盞,靜靜的瞧著詹天佑。

說起這個手下,詹天佑還真有點後世搞技術的那些人的愣勁兒。上了他的船也沒有寒暄稟見,只是說要整理自己這些日子奔走的心得。關在艙房裏面一天多,這時才兩眼紅紅的站在他面前,手上是老厚一疊折子,看來都是他的心血了。

徐一凡看著詹天佑的樣子,突然一聲沒奈何的苦笑:“達仁啊達仁,快到了北京了才整理出來,我怎麽有時間看這麽老厚一疊?你擇要說說吧,我既然說了這技術工廠裝備的事情都托付給你,那就沒有話兒說,你怎麽說,我怎麽辦!”

為了招攬人才,收服他們的心思,這大度形象,扮得徐一凡都有些兒想吐了。

詹天佑果然露出了一點感激的神色,悶聲行了一個禮:“屬下這些日子,都在考察從南到北,那些洋務大臣所辦工廠的利弊。然後才接到大人轉任朝鮮練兵的消息。屬下思量了很久,要另立局面,強軍不可少,兵工廠不可少,原料也要保證!朝鮮有煤,鐵也有些兒,不過都在北朝鮮。屬下認為咱們要想沒有掣肘,幹脆就把咱們的兵工基地設在平壤!水路可通,運輸方便,煤鐵都補給得上。工人咱們可以招募,可以自己設學校培訓。可以當骨幹的人物,屬下都已經為大人物色了……”

平壤?徐一凡心裏已經在冒出問號。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是甲午,在平壤設廠,能不能保得住?不過面上還是靜靜的聽著,既然詹天佑說可以在那裏設,必然是考慮到了平壤的優良態勢。想想當初日本在朝鮮的殖民統治,也是在朝鮮北部,利用那裏豐富的煤鐵資源。本來東北是他想象的最好基地,但是現在自己的手,是萬萬伸不到東北去的。光是想想和那裏的旗人將軍打交道,他就覺著頭大。

在朝鮮北部還有一點優勢就是,滿清原來在朝鮮的經營,主要是在漢城和龍口,這朝鮮的蜂腰部一帶。朝鮮屬國的統治重心,也在南不在北。在平壤背靠祖國,大有自己獨斷獨行的余地。

也許,先通過在朝鮮平壤這裏小規模的經營,先鍛練一批人才骨幹也不錯?只要錢物接濟得上,只要自己地位不倒。只要有一批通洋務的人才和經過鍛練的工人隊伍,在哪裏也可以重建起來!

再說了,自己未必就保不住平壤!

他想得深了一些兒,詹天佑絮絮叨叨的分析著在平壤設立初步額工業基地的步驟,還有看中的人才,他就沒怎麽聽得進去。這些細務,他也懶得去管。現在方方面面的事兒,已經讓他頭大如鬥,再攬細務在身上,只怕自己要星落五丈原啦。

精神回過來,只聽到了詹天佑後面幾句話話兒:“……大人,屬下估算,在朝鮮設這一攬子事務,非五百萬兩白銀莫辦。要見成效,也得三年之後。最要緊一點,是得請大人給屬下全權!咱們那些洋務辦壞了,我看就是各洋務大臣,任用私人,把辦廠子來當辦衙門才搞糟糕了的!咱們這些洋務辦起來,千萬不要設官銜!一開始最好附點私股,董事會理事會一應俱全,什麽事情,就按照洋人辦企業的法子來做!”

徐一凡撲哧一聲兒想樂,他以前在發改委就搞的這個工作。他那個時代,光一個企業制度,就不知道變了多少次,真是什麽花樣兒都用盡了。沒想到詹天佑在這裏也給他叫起來了企業制度改革。

他趕緊收斂了笑容,嚴肅的點頭:“都依你,反正大權在你手上,你愛怎麽辦就怎麽辦。五百萬兩,我給你。”

詹天佑看了徐一凡一眼,瞪圓了眼睛。他開口五百萬,不過是要價,私底下以為,有一百萬的開辦費就不錯了。他再想法子招募一點商股。這位徐大人口氣如此之大,到底是財神爺還是怎麽?再說了,讓洋務廠子不設官銜,也是大犯忌諱的事情。他雖然愣點兒,但是又不傻,響當當的留美學童。讓洋務企業自成一套,不受節制,這不是等於掏上司權力的墻角麽?這兩個條件,也未嘗沒有等徐一凡翻臉,他收拾包袱回去重新修他大橋鐵路的意思。憑直覺也能感覺到,跟著這位攪風攪雨的大人,水只怕太深,不能安心搞技術呢……

沒想到,徐一凡竟然是一口答應!

饒是詹天佑,也忍不住心頭一熱。

他訥訥的只是看著徐一凡,後面話兒一時僵住。只聽見外面汽笛聲音嗚嗚的響動。

徐一凡只是微笑的看著他:“達仁,我想的不僅僅是自成一套,我想的更多!想讓你把咱們的工業體系建立起來!現在,不過是開頭而已,既然信你,我就會讓你放手施為!”

工業體系?工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