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八章 跋扈(第3/4頁)

“路線本欽差已經指定,糧食沿途都有預備。你們只管帶上軍裝軍火,移營開拔!什麽開拔費用,借支的銀子,一切到了北朝鮮在說話兒。再推三阻四,以為本欽差行不得軍法麽?”

威信不立,徐一凡就如此立威,難道他真是想慶軍上下解體?

袁世凱在徐一凡身後目光一閃,如果徐一凡真正本事不過如此,那麽他前面成就,也就是運氣好而已!

看著吳慶恩脖子一梗還要反駁,他一步跨了出來:“住口!欽差面前,還由著你這麽呶呶不休?大人吩咐了,盡力去做就是。有點小小不是,大人也盡可以擔待包容。還說什麽廢話?”

袁世凱開口,吳慶恩一下就蔫頭搭腦的,深深吸了一口氣兒,朝徐一凡又行禮:“遵大人的示,我們這就去辦。不知道大人還有什麽吩咐沒有?”

徐一凡話都懶得說,就是擺擺手。六個營官滿腹怨氣的齊聲吼了一句:“謝大人!”爬起身來,就各自招呼手下開始做移營準備了。

徐一凡也不理他們,只是朝著袁世凱笑道:“袁大哥,今日沒有你,兄弟只怕要殺兩個人立立威呢。軍中不殺人,哪裏來的肅殺之氣?”

袁世凱只是微笑,心中卻是冷笑。

果然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二百五!法術勢完全不懂,只是一味憑著強硬手段去瞎胡鬧。南洋炮案,其實就可以看出究竟。真正腦袋清醒的,誰會選擇硬碰硬?光靠殺人,就能在軍中立威了麽?真是笑話兒!

看來他到朝鮮來,就是想用著他那二百五手段強硬的搞一下。如果由著他胡來,再加上卡著餉道,這家夥,是不是垮台就會更快一些兒?

這些事情,要好好的和榮大人商議一番呢。

他只是微笑:“徐大人過譽了,下官畢竟在朝鮮日子長一些,能幫忙處,必然竭盡心力。”

徐一凡呵呵大笑,拍拍他的肩膀,腦袋對著身後隨員一擺:“走!去公廳歇歇,爭取晚飯能在路上吃著!袁大人,兄弟也就不留你啦,哪日北朝鮮再會吧!”

※※※

拉門輕輕被推了開去。木門移動的輕響,讓閉目打坐的頭山滿睜開了眼睛。

門口站著兩個穿著和服的中年男子,正在深深的向他鞠躬。引著他們前來的下女,則悄沒聲息的退了下去。

看著那兩個男子,頭山微笑道:“金君,樸君,請進吧。匆匆請二位而來,一路還算順利?”

兩個中年男子走進來,脫下鞋子,端端正正的和頭山滿相對跪坐。那位被稱作金君的中年微笑道:“這些年來,都是承蒙日本朋友招待保護,數次朝鮮和清國派來的暗殺死士,都是在日本朋友的保護下才逃脫的。這次一路過來,又是頭山君派來的天佑俠團護送,怎麽能說不順利呢。”

頭山微笑:“日朝一體,更何況我和金君樸君又是這麽好的朋友。記得支那國內有句古話,此間樂,不思蜀。金君樸君,可有一日,忘記了朝鮮母國?”

今日頭山滿的客人,就是當年朝鮮親日派別開化黨的兩大台柱,曾經做過朝鮮兵曹判事的金玉均和曾經是朝鮮忠翔府佐郎的樸泳孝!

開化黨可以說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一直在朝鮮扶植的親日勢力。早在西元1881年,也就是光緒七年的時候,金玉均等人就作為開化黨的骨幹勢力,訪問日本。和日本政府,浪人組織拉上了關系。

當時朝鮮,閔妃和大院君爭權奪利激烈。開化黨依托著閔妃。一直試圖攫取朝鮮中樞大權,然後脫離中朝的宗藩關系,靠攏日本。可是在光緒八年的時候,大院君利用朝鮮舊軍起事的機會,在清政府的支持下,發動政變,殺死閔妃集團大臣多人。重掌了朝鮮中樞大權。

在日本的潛在支持下,僅僅兩年之後,金玉均等人就一手操持了甲申事變。一邊請漢城的日本公使竹添派日兵入衛王宮,控制李王。一邊矯詔召見大院君集團的重臣,準備一網打盡他們。

誰知道這些家夥政變本事畢竟有限,居然讓李王給逃了,一直逃進了袁世凱的軍營裏面!

雖然殺了一些大院君集團的重臣,可是政變還是在慶軍鎮壓之下失敗。大院君重新掌權,閔妃也退居幕後。和這些開化黨人撇清了關系,金玉均和樸泳孝這兩個骨幹僥幸得脫,在日本人的幫助下輾轉來到倭人國度。金玉均化名為巖田周作,樸泳孝化名為山崎永春。就成為了倭人豢養的得力工具。

這兩人在朝鮮還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閔妃現在也在朝鮮依然未倒。只要機會合適,日本人是會毫不猶豫的將這兩個工具放出去的!

聽著頭山滿帶笑問話。金玉均沉聲道:“母國風物,哪有一日敢忘?只希望能和日本朋友攜手,有朝一日,能將清人趕出我們的國度!朝日兩國,從此共存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