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十章 鼓吹(第3/4頁)

徐一凡淡淡一笑,聲音還是很低:“現在咱們,好比都睡在一間大黑屋子裏面。雖然已經千瘡百孔,但是裱糊了一下,大家還撐著場面。雖然外面兒日新月異的,咱們卻只是當作不見,繼續沉沉睡去。有的人起來得早,想喊兩聲兒,卻被別人按住了嘴巴。直到這大屋子被踹倒了,大家才會驚醒過來!才會明白,這屋子,早就該倒了!

中日一旦開戰,就是屋倒房塌的時候兒,會讓天下的人明白,這間屋子是多麽不堪一擊。對它寄予的全部期望,都是白費!外面的人會湧進來乘火打劫,但是更多的是裏面的人醒過來,開始抵抗,開始反應。復生兄,我在朝鮮一切經營,都是為了在應付房倒屋塌的時候,給屋子裏面的人一個希望!而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之前,做好輿論風潮的鼓動,到時候兒,讓變革,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潮流!

那個時候兒,我們兄弟倆,才能稱得上異日雄飛!”

徐一凡言之鑿鑿,已經斷定中日必然開戰,而滿清必敗!此等大逆不道的話兒,也只有他才在這裏說得出口!

譚嗣同深深吸了一口氣:“你是要我鼓吹呼籲,說這大屋子就要塌了?”

徐一凡淡淡一笑:“也該塌了……到時候兒屋子裏面的人,有的閉目待死,有的會幫助拆房,有的想著要重建,有的拔腳想溜……而到時候我,就來給他們希望吧……”

譚嗣同並不說話,唐紹儀也垂下了頭。徐一凡笑著擺擺手:“反正歸根到底一句話,我要將在朝鮮手頭的實力經營起來,復生,你可願意助我扶此危,定此難?不是為了什麽,就是為了咱們背後這綿延五千年的文明傳承,也該得到新生了!”

對譚嗣同,也只有這樣的話兒才有用。

他伸出手來,和徐一凡一握:“我即日啟程,返回上海,集合清流,做這鼓吹的工作!但是傳清,一切都要如你所料才好!”

對於譚嗣同來說,他也的確沒有選擇。徐一凡雖然和他是兄弟相稱,但是也和恩主仿佛。在他慨然公車上書之後,前途黯淡之際,一把又將他從泥塗當中拔拽出來。現在他負天下之望,點點滴滴,那點不是徐一凡給的?這個時候,他也只有和徐一凡綁在一輛戰車上面了。

看著譚嗣同表態,徐一凡掉頭過去看唐紹儀:“少川,你怎麽看?”

唐紹儀沉吟一下:“屬下唯大人馬首是瞻……只是大人將朝鮮局勢說得兇險,只怕我們的時間無多。要切實的將自己實力經營起來才好啊……”

徐一凡一笑,向南面望去:“楚萬裏這家夥,也該收拾完畢了吧?”

※※※

撲噠一聲,卻是白面饅頭滾落在地上的聲音。慶軍上下,從營官到士卒,都呆呆的看著密布在四周,高高在上,穿著新式軍服的人們。幾百把步槍,冷森森的對著他們。

慶軍士卒,進了這個又背風,又陰涼的山坳裏面,看著滿滿的好糧食好菜,哪裏還有不一擁而上的道理。這些日子,營官哨長們又是刻意放縱對他們的紀律約束。更是讓這些兵大爺們得其所哉。正爭搶得熱鬧的時候兒,那個一直背著手,看著他們,笑得天真善良無害已極的那位楚副將大人,撮唇一聲唿哨,四下應和之聲大起。山坳四下,冒出了幾百名士兵出來!

長途行軍,這些慶軍的軍裝軍火都裝在大車上面,這個時候兒去抓兵器也來不及了。一個個就只有目瞪口呆的看著。吳慶恩知道上當,他一直以為徐一凡只是個光杆司令,慶軍這一千多人抓在他們這些營官手裏,徐一凡就沒了猴兒耍。所以行徑一直是大搖大擺,渾沒在意什麽。

卻沒想到,徐一凡在這裏變出了幾百個士兵出來!

他沖著楚萬裏大喊:“楚大人,這是什麽意思?”

楚萬裏負手一笑,在張旭州那些全副武裝的學兵們簇擁之下,大步走上了一處高點兒的土丘。

“奉徐大人憲諭,鎖拿吳慶恩以下等營官六名,隊官哨長千把總三十九名!罪名嘛,吃空額算一件,無禮抗上又是一件……多的兄弟也懶得說了。徐大人交代了,給北洋留點面子,給你們一人一匹馬,回漢城去吧!”

吳慶恩梗著脖子,在地上跳腳:“誰給你們這個權?老子是大清的武官!你們擅改軍制,驅逐命官,分化北洋實力,有人和你們算帳!”

楚萬裏只是笑:“咱們徐大人練的是什麽兵?是禁衛軍!要你們那麽多淮軍軍官做什麽?實話告訴你吳大人,徐大人的折子已經分送京城和漢城兩處,要榮大人挑選旗人隨員接任慶軍軍官。這官司,你就是到了太和殿也打不贏。乖乖兒的回去吧!大家還能留一個見面的余地……”

他腦袋一擺:“還不服侍幾位大人?”幾十名南北洋學兵如狼似虎的沖下,按圖索驥的將不能容留的慶軍軍官從隊伍當中拉了出來,誰敢反抗,就是一槍托下去。慶軍上下,都知道大勢已去。一是沒有料到徐一凡居然在平壤有這麽大的實力,逼在鼻子前,完全無力反抗。二是沒想到這個活二百五動手這麽快,做得這麽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