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三十三章 雙胞蘿莉控(第2/6頁)

一個人劈成三瓣兒,大概就能幹好他手頭的活兒。人才啊,十九世紀最缺乏的,最重要的,也還是人才啊!

雖然心裏抱怨,可他還是幹得興致勃勃。一個國家匍匐在他的腳下,這種成就感和推動力,對於他個人,甚至到他初步形成的團體而言,都是不可估量的。徐一凡的事業,到現在才可以說是真正起步。大家都明白,經此一劫,徐一凡在大清,甚至在東亞,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了!

朝鮮的李王和閔妃,他都覲見過了。這對朝鮮最高公母,對徐一凡的客氣,那簡直是沒話兒說了。徐一凡什麽要求,都是連連答應。徐一凡塞給他們的致總理衙門和理藩院的電報底稿,他們是馬上接受,答應一字不改,經過正式渠道,用寶之後發出去。對漢城和平壤軍管,也立刻答應,當即正式授權——不授也沒法兒,現在他們的安全,還要徐一凡的禁衛軍保護呢!更別說在平壤,徐一凡替他們平了東學黨之亂了。朝鮮現在誰是話是人,用屁股想也明白。

關於樸泳孝的議政大臣身份和政府,雙方倒是一拍即合……徐一凡需要工具,而李王和閔妃手裏也實在是沒人了。新舊大臣,沒跑掉的幾乎都給殺了個幹凈。再加上樸泳孝這家夥對李王閔妃也是有擎天保駕的功勞,現在這個家夥就是名正言順的朝鮮議政大臣。李王老子大院君被他殺掉的事兒,也只有大家都捏捏鼻子不去想啦。

樸泳孝這工具倒也得力,他也知道自己小命在誰手裏攥著呢。簡直是徐一凡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搭起政府的架子,一些原來只是小吏的家夥,在大亂中只能守在屋子裏面發抖,這個時候都給硬拖了出來,本來以為小命不保,結果卻給安上了這個大臣那個府君的官銜兒,拿著官封誥書一時只懂得發抖。

其次就是召集流散的舊軍和警察,重新恢復秩序。這個在街頭四下巡邏的禁衛軍的支持下,也很快達成,漢城本來就已經半空,恢復秩序也不如何為難。老百姓們看著槍聲不響了,也猶猶豫豫的開始回來。

最後就是掌握朝鮮的經濟命脈,這個國家百年積儲,再喊空虛也是有點底子的。從金銀儲備和糧食儲備,都是府庫大開,完全轉到禁衛軍手中,四下貼著的都是禁衛軍的封條。死去那麽多大臣,他們的家底在短短的一兩天暴亂當中也不可能被燒空搶空,都是完全軍管。這事兒徐一凡注意了去讓樸泳孝做,抄這些死老虎的家當。哪些可以抄幹凈,哪些還有點余脈不能得罪狠了還要合作。他不知道,樸泳孝這些朝奸可明白啊!再說了,讓軍隊沾手經濟上面的事情,在清廉的也要腐敗一把,他可沒幻想自己手下覺悟那麽高。讓這些朝奸經手沾沾好處,這也是利益共享,結成利益共同體的意思,反正他不怕樸泳孝瞞了大頭。這家夥還要小命呢!

……這樣算下來,自己還很有賺頭?不管這個賺頭是不是建立在對一個國家破壞性的掠奪上面,是不可重復的特例。可是畢竟是大發洋財啊!

當太上皇的感覺真好啊……

可是,真正頭痛的還是日本,還有他們後續的態度。而日本公使館,始終重門深鎖,墻頭四處,伸出來的都是步槍黑洞洞的槍口。除了偶爾的口令聲音,這些退回了巢穴的野獸,寂靜無聲。

而楚萬裏,已經被他派出去交涉去了。

這個時候的徐一凡,才結束街頭巡視回來,就守在原來大院君所在宅子裏面,噼裏啪啦的計算這幾天自己到底有多少收獲。算得那叫一個興致盎然……此次事了,又可以去招兵了。控制朝鮮,僅僅一鎮力量,那是遠遠不夠。

他端坐在椅子上面,開始摸自己的下巴,心思轉個不住。

譚嗣同和唐紹儀那邊,自己已經去了電報了,他們有沒有立刻按照自己的吩咐行事?平壤那裏,給李雲縱的快騎也已經去通信了,楚萬裏的第一協將全部集中到漢江一帶。平壤就是李雲縱和詹天佑的聯合管制體制。這兩個人突然就當方面了,吃不吃得下來?第一第二兩協這樣一南一北分布,正好可以依據此體制作為擴兵為兩鎮的基礎。只是軍官哪兒找啊?自己的家底已經幹幹凈凈,一個人也擠不出來了。就是想提拔人出來,他們也才訓練幾個月,趕鴨子上架那叫笑話兒。但是不擴兵,憑著一鎮人馬,應付將來甲午大戰,自己又沒什麽底氣兒……

話說回來,甲午是不是還會按照歷史上面的記載爆發?是不是原來的規模和進程?問心說,經歷了那麽多自己親手改變的歷史,現在自己可也拿不準了……

種種念頭一經想開就紛至沓來,不可斷絕了。現在面臨的種種問題,將來可能的種種變化,都糾纏在一起,想也想不清楚,理也理不明白。他一陣頭暈,就覺著氣有點兒喘不過來。一拍桌子就站了起來,站得太猛,眼前居然都有星星閃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