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一章 寶貝(第2/4頁)

但是這次中日事起,老頭子一下又鹹魚翻身!交涉如此順利,東方俾斯麥的名號又叫得震天價響,重臣地位,不可動搖。他更是要一心求好,順順利利的把這個交涉辦完!

正因為對日交涉,不能出半點問題,關系著李鴻章的晚節大業。他才在一開始還是忍氣約束住了淮軍,不要向北過分追逼。省得節外生枝,在朝鮮又鬧出什麽亂子出來。淮軍上下也明白,這樣的大軍孤懸在外,是維持不了太久,這次為老李爭面子,一個月幾十萬打不住的開銷都是北洋自己在掏腰包。等和議定了,徐一凡也就範了,大軍還是要撤的。所以甫一安頓,就忙著自己的事情,利用輪船運朝鮮的人參糧食回天津賣啦,勒索朝鮮地方供應啦,忙得一時不可開交。大家都是帶兵的,不像搞洋務的那些家夥,大炮不響,黃金是一兩都沒有的。在北洋承平的日子裏,大家都苦夠了,還不抓緊時間趕緊撈點養老的錢?

至於徐一凡,現在大家忙著先刮南面兒,遲點再去找他的麻煩。

朝廷上下,對於朝鮮現在的局勢,幾乎也是默認了。淮軍是奉調入朝,名正言順。而徐一凡的地位可就尷尬了。他一個練兵大臣,原來歸朝鮮宣慰交涉大臣節制,在朝鮮還勉強算是說得通。現在頭上朝鮮宣慰大臣已經成了欽犯,新的宣慰交涉大臣未曾任命。在清廷統治體制當中,他是天不管地不收,孤懸藩國。偏偏又有大功和重兵,怎麽看著怎麽怪異。

可是朝廷上下,偏偏有這個本事裝作沒看見。翁同禾倒是小心翼翼的提出將禁衛軍撤出,既然是禁衛名號的新軍,最好調駐南苑一帶,精以整訓,為國朝之備。大家夥兒對他這個提議都是裝聾作啞。老頭子意思誰不明白,他雖然不說,還不是想替皇上抓兵?這個火坑,二百五才跟著老翁朝下跳呢。

翁同禾自己也情虛,和他背後的光緒一樣。看沒人附和,就趕緊再不提。留待將來吧……徐一凡現在就成了燙手的山芋,不尷不尬的留在朝鮮,地位超然。不少中樞大臣已經在家燒香了,現在這二百五好歹跟李鴻章杠上了,李老大人,趕緊將這家夥擠垮吧!我們都當沒看見!徐一凡給李鴻章添點惡心,也是一件挺大快人心的事情,老李現在風頭太勁了!

對於徐一凡,朝廷中樞就只有兩個字可以感慨:“異數。”

因公車上書風波而崛起,因南洋風潮而掌權,因朝鮮政變而上位。雖然事功未履國內一步,一直在外面兜兜轉轉,可是大家總也回避不了他的影響!現在還牽扯進和北洋的明爭暗鬥當中,在太後皇上這倆母子的勾心鬥角裏面居然又獲得了這個超然的地位。皇上想要不敢放手去抓,太後忌憚不知道怎麽又不斷然處置。結果現在天不管地不收的……國朝未有的異數啊!

不管怎麽說,現在風平浪靜就好,大清朝不緊不慢的也走了這麽久,不要攤到自己在位置上面出事就好……其他的,當家的皇上老佛爺都不發話,就隨他去吧……

※※※

現下,這個國朝異數卻在大同江的碼頭上面,笑吟吟的等著迎接客人。

徐一凡背後,是已經換了夾衣軍服的戈什哈衛隊,一色都推了光頭,軍服筆挺,武裝帶整齊,站得和刀削一般的筆直。貝子身份的衛隊長溥仰軍帽皮帶緊緊的勒著下巴,按著腰間的指揮刀警惕的跟在徐一凡身後。朝鮮一場風潮下來,禁衛軍上下,絕大多數人對徐一凡都是死心塌地。特別是徐一凡飛兵定漢城那神來一筆,不少人現在怎麽瞅他都覺著有一股神秘的王霸之氣……

徐一凡也是一身軍服,紮束得整整齊齊的。大同江臨近他基地的這個碼頭,在充足的人力和詹天佑的督導下,已經完全變了一個模樣,棧橋遠遠的伸入江中。江上還有船在挖沙拓深碼頭水道,周圍一大片地方都已經平整出來,規劃出了各種區域。轉運來的物資,在碼頭周圍堆放得整整齊齊,蓋上油布,有的重要的機器和軍火還搭上了棚子防風雨,一眼望去,幾乎都看不到頭。

甚至還有一條小鐵軌準備開始鋪設了,船運過來的煤炭,將通過這條鐵軌轉運到新開設的機器局,修械所,軍裝廠,火藥廠……不少江上運行的船舶,在碼頭的另一側等著裝貨,朝鮮出產的人餐,糧食,貂皮,瓷器,木材,將通過大盛魁和南洋李家的商路,轉賣出去。徐一凡現在是徹底的不要臉了,對於這些資源的收購權力,他是硬生生的從朝鮮地方政府手中搶過來的,朝鮮政府對民間的收購價簡直便宜得不像話,轉手出去就是利潤。

八個月的經營,他的大同江—平壤基地建設,已經初具規模。

當然,這是多少錢砸下去的結果啊!巨量的金錢從南洋,從北方,從朝鮮各地(朝鮮國庫)匯集,然後變成了蜂擁而至的工人技師,變成了物資機器,變成了糧食。重金發展的交通網絡,使得物流人流也向這裏匯集。成千上萬的私鑄銀元發行出去,收兌的黃金白銀也向這裏匯集,支撐著他能發行更多的銀元,甚至在考慮金幣!這樣的建設規模,吸引著已經被壓服的朝鮮百姓到這裏找活兒幹,或者出售他們的東西。朝鮮北方在徐一凡的統治下,交通方便,貨物流通厘金取消(朝鮮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仿照清國例開征厘金,貨物往來,一路也是繳納厘金無數),越來越多商隊往來於中國北方和朝鮮北方之間。憑借著商稅收入,對朝鮮資源的掠奪性開采,加上私鑄貨幣的收入,還有在朝鮮國庫的所得,夏季之後,他對工廠建設,道路建設的投入,部隊軍火的采購,人員的擴充,居然勉強做到了收支平衡,沒有動用自己的老底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