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二章 班底(第2/4頁)

對他,盡可以放心使用,不大擔心威脅到自己。但是徐一凡也總懷疑,這小子,是不是一直抱著一種看笑話的心態,等著自己走出什麽漏子?按照他的性格,徐一凡敢指著自己假辮子打賭,他到時候兒絕對到時候會大加嘲笑,然後換另外一個地方打工去。

陳金平和張旭州,將來擴成兩鎮的話,兩人都是注定升協統的軍官。張旭州是條好狗,陳金平出身海軍,軍事素養最好,也最穩重,是可以放心使用的人才,而且還有聯絡海軍人員的功效。坐在那兒,他望過來的目光沒有楚萬裏那麽熱切,但是自有一種沉穩態度。不過說起來,這些北洋背景過深的軍官,對於他的很多作為,也是心裏有時最不以為然的……

總的來說,軍隊幹部還算單純,現在都是禁衛軍身份。和他已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了。放到其他地方,他們這些小軍官,到哪裏再找到帶兵的機會,做到過去一年火箭似的升遷?李雲縱已經是記名提督南陽鎮總兵,楚萬裏也是記名提督勛陽鎮總兵,都賞了巴圖魯勇號,雙眼花翎,黃馬褂。有清以來武官升遷之速,他們也排得上號了!武人改換門庭,在承平之時,絕對沒有什麽機會得到重要,握重兵而心懷叵測,可是文臣們嚴防死守的對象。

可自己的文臣班底……說起來就是嘆氣。

徐一凡知道自己的問題在什麽地方,他不是按照清朝官場體制一路升遷上來的。沒有座師同年可以依靠,沒有大門子,又是歐遊歸國身份,連同鄉都指望不上!唐紹儀和詹天佑,都是北洋出身,跟他一樣二鬼子身份。才能走到一塊兒。可是他們說想要跳槽,那是隨時都能跳,只要自己仕途一個蹭蹬,或者不能具備給詹天佑實現他洋務工業化夢想的能力了。他們隨時就卷起包袱走人,到哪兒也都能吃飯,文臣補缺的機會比武臣容易,各地督撫都在擴大班底,來者不拒。但是畢竟現在,這倆人還在死心塌地給他賣命……

唐紹儀是自視甚高的人,對待徐一凡態度也是不卑不亢。也有行政管理的天賦,待人接物也極能周旋,要不是留美幼童的身份吃虧,怕不早就升上去了。現下自己是能給他飛快升遷的機會,他才這麽賣命的。詹天佑……這就是一個搞建設的家夥,在哪兒打工都成,只要讓他幹活兒就成。坐在席上,就他態度最坦然,看著徐一凡坦坦蕩蕩的,一點討好的意思都沒有,讓自己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生氣……

還有一個眼神躲躲閃閃的袁世凱,這家夥是徐一凡最為早聞大名的,真正篡清的人物,也只是這位袁胖子而不是他徐帥哥。袁世凱半生心血,都在朝鮮。滿心思的熱衷憑借這海東之地上位,可惜先背北洋而投榮祿,榮祿又給自己整垮,實在走投無路了才捏著鼻子投靠。雖然知道他權術之道天生般精通,其實完全可以當一個好幕僚的。可惜至少現在還是不敢放手使用。只是丟在漢城作為辦事處,敷衍一下淮軍系統。他在那兒也做得夠氣悶的,這次是來平壤匯報一點事情。他到底真正有多少心思放在他徐一凡的事業上,可以打一個大大的問好……

文臣武將如此,譚嗣同和李大雄算是他班底中的編外人員。李大雄是徐一凡用褲腰帶拉在一起的,再加上炮震泗水的一些恩惠。雙方才結合在一起,南洋華人勢力在財在物在人上面都對他有著相當大的支持。可是只要他一旦沒有了南洋宣慰的權力,一旦禁衛軍有什麽變故,南洋子弟出路問題斷絕,他還能得到南洋世家的無條件支持麽?

至於譚嗣同譚二哥……這家夥清流當得上了癮了,成為天下矚目的人物,赫然就以天下為己任了。看自己的眼神當中,分明想好好兒的規勸一下他按著譚書生心目中治國平天下的道路走,不要再這麽離經叛道,整天在鋼絲繩上面跳舞。說不定就是要遊說他徹底投靠某個勢力……清朝末世,要是有那個勢力能靠得住,他徐一凡還做那麽辛苦做什麽?

譚嗣同這家夥也不想想,他現在這個地位是誰扶植起來的?不過說起來,譚嗣同被趕出北京,好像也是他徐一凡造的孽吧……

眾人目光匯聚而來,坐在首席的徐一凡卻竟似有點癡了。這麽點班底,都是自己拳打腳踢,螞蟻搬骨頭一般一點點湊起來的。穿越以來,在清季這個時代,以他來歷不明的身份。在時代的激流當中,經歷了多少磨難險阻才做到這一步!

但是,現在也已經是瓶頸了。建軍,他這個半調子業余軍史讀者內囊幾乎抖落幹凈。部隊初步成型,但是深一層次建設他卻兩眼一抹黑。勢力擴張,他身份尷尬,根基薄弱,又飛揚跋扈之名布於天下,不之道多少人拿他當笑話看。夾在這個垂老帝國方方面面各大勢力之間,隨時一步下去,就是萬丈深淵。而再升一步,幾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已經是欽差大臣,本銜到了兵部侍郎。再升就是有進中樞的資格,或者封疆建節的大吏。但是這些位置上的人,要不就是宦海沉浮數十年,要不就是國之重臣,資格老得無可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