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五章 倒忙(中)(第3/4頁)

咱們這個大破房子,不怕窮,不怕委屈,就怕內囊亂了啊……老佛爺萬壽,圖的就是安穩。洋人那兒咱們賠點兒沒什麽,耽誤了老佛爺悠遊榮養的大局,那就壞了。朝廷上下已經安堵二十年,咱們都各安其位。突然冒出一個新家夥,有兵有功績,老佛爺也是怕有心人想趁機上下其手兒啊……這才要我李鴻章出來,壓壓這些人那點糊塗心思。咱們國朝的事兒,上了架子就沒法兒退坡,徐一凡不垮,這朝局始終就是留了條縫兒,我李鴻章幾十年老臣,這不倒的地位威風,也就留了一條縫兒!咱們當著槍使,該做絕的都做絕了。但是上面兒還心思難測,咱們夾在中間,也是難做人啊!”

這李鴻章的感慨,倒是貨真價實。楊士驤淡淡一笑,李鴻章說得含蓄,背後意思卻還有什麽不明白的?

大清國勢江河日下,這早就是明白不過的事情。就連李鴻章這一等一的人物,也不過就是做做裱糊匠而已,往往還因為位太高,權太重,受到打壓。整個大清朝廷上下,特別是老佛爺和她的手下,就閉著眼睛,只圖一個安穩。洋人逼上門來,賠的權益又不是老佛爺自己掏出來的。但是要丟了這個地位,就踩到老佛爺的尾巴了!本來朝局上下平衡,都是二十年來苦心經營出來的,最好一輩子都別動。各安其位,管他西洋東洋世界變化成什麽樣兒。

現在突然一支新鮮力量竄起,老佛爺最擔心的,就是皇上那裏用錯了什麽心思!所以不得不防微杜漸。要不將這支力量收為己用,要不就是幹脆收拾垮了完事兒。偏偏用來收徐一凡籠頭,用來監視他的榮祿卻反而被徐一凡收拾了,徐一凡更是功蓋天下,成為二十年來少有的讓國朝揚眉吐氣的人物。要壓制他,對付他,現在也只有動用李鴻章了!

李鴻章應命而起,也深刻體會了老佛爺的心思。針對徐一凡的一系列布置就沒有留手。李老中堂早幾十年前就認識清楚了,現在的大清,到底誰才是真正話事兒的。這老佛爺手的槍是當得虎虎生風————這也是沒法子的事情,政治鬥爭,本來就是你死我活。徐一凡不垮個徹底,萬一他勢力還留著,哪一天再翻身過來,那就是禍及自己的事情!

再想得深一點,要是徐一凡不垮,卻又走什麽門路,向老佛爺表了忠心,成了老佛爺認為可靠可用的大臣……那還不是轉手可以用來壓制北洋的好材料兒?

李鴻章已經下了重手,但是老佛爺那裏還在遲疑,遲遲沒有表態。這才讓這段時間風光無限的李大中堂郁悶呢。

不過此刻的楊士驤,卻沒有李鴻章那麽煩惱,反而可以說是胸有成竹,他放下手中牛奶,輕輕一笑:“中堂,還擔心什麽呢?眼下的事情,老佛爺遲遲不做決斷,還不是怕咱們北洋吞了徐一凡的實力,就難以制約了?留著徐一凡,說不定還可以平衡咱們北洋……可老佛爺也深深忌憚徐一凡萬一靠上了皇……那什麽,就更難收拾。這時才一時難以決斷,不就是這個事兒麽?”

李鴻章從臥榻上直起身子來,眼神當中精光四射。傲氣一下又回到了身上:“徐一凡要是不倒,無非就是和他鬥到底!我李某人既然出手,就從來沒有後悔的道理!”

楊士驤站起來大笑一躬身:“中堂又這豪氣,那還怕什麽?徐一凡又拿什麽和中堂數十年不倒來比?老佛爺現在在思量的是兩害當中選其輕,中堂就沒留意到,老佛爺將對日合約的折子第一時間就轉給了皇上,那是說明什麽?”

李鴻章眼睛一亮:“皇上……不,老翁……他們沒那麽傻吧?”

楊士驤只是意氣風發:“這些不通事務的書生,就是這麽傻!老翁的學生譚嗣同離開上海赴朝鮮,臨行和那些窮措大賦詩而紀盛,以大清的伊藤博文而自況。老翁最近聯絡言官清流,準備彈劾我們一個喪失天朝體面,派欽差赴日道歉開國以來未有……皇上不是一個英主!老佛爺就是要看看皇上態度決定怎麽對付徐一凡,老翁還操弄皇上這樣舉動,正是幫了徐一凡一個倒忙!老翁功名之心,遠超旁人,當年挪用海軍公款建頤和園就是他的舉動,其實還不是想討老佛爺的好?結果這樣舉動還是被視為帝黨,老佛爺也不稀罕他的為人。他也就一門心思走到黑了,就希望皇上重掌大權!他這是在玩火啊!中堂您瞧著,十日之內,朝廷不全準了咱們的意思,就挖了我這雙眼睛去!

徐一凡,他完蛋定了!”

言罷,他又是一個肅然拱手,一揖到地。

李鴻章臉色先是一動,下意識的就冒出一句:“這些消息可確實?”話兒才出口,看著楊士驤肅然的臉色,就意識到多余。以楊士驤翰林底子,長袖善舞,加上銀子開道,這些日子在京師往來打探消息,觀察政爭火候,不確實的話,如何能對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