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十四章 弄險的平方(中)(第3/4頁)

對漢城方面的消息傳遞,也立刻就安排了人馬急遞。袁世凱在漢城關系深,他的幾個手下已經飛快的趕往漢城活動,一有消息,沿途安排的快馬,就以一天一夜四百裏的速度飛傳平壤。

這個楊士驤終於抵達漢城,又第二日馬上出發的消息,傳到這裏。只怕楊士驤已經在路上走了兩天了。

唐紹儀緩緩揮手,讓那探子退下休息。目光掃過,看著呆立的一個個人,只是嘆氣不說話。

楊士驤真是為了北洋豁出去了,這差事辦得瓷實。風濤險惡而來,一天也不休息,就趕往平壤而來!徐一凡給他們說的,是十天之內,必定往返,全盤布置完畢,還要再有兩三天的時間,才能大舉發動。但是現在一算,時間怎麽也湊不上了。當楊士驤落落大方的出現在徐一凡面前,要如何,難道真的是造反麽?他死心塌地跟著徐一凡,為的是胸中抱負,還有榮華富貴,可不是為了掉腦袋。

理想是有,但是絕對沒有到了不顧一切的地步。

但是……還能說什麽呢?李雲縱留下,掌握兵權。就是為了監視他們這些文官的,唐紹儀明白,徐一凡更明白。這個李閻王板著一張輪廓分明的俊挺臉龐,只是輕輕摩挲著腰上西洋式軍刀的刀柄,目光冷森森的不知道在看些什麽。唐紹儀可不敢出言試探他是不是有什麽別樣心思。

這人是把兇厲得都有幹天和的刀,徐一凡親手打磨,親手拔出鞘的,刀柄只在徐一凡手中!

一切未塵埃落定,徐一凡沒有黯然下台之前。他只能站在徐一凡的戰車上面!

唐紹儀瞅瞅面如土色的詹天佑,估計哥倆想法一樣。不過這書生建設的確是天下第一的人才,可膽色還不如他呢。

他這個時候才開始強烈的盼著徐一凡在這裏主持大計呢,無論什麽樣的局面,他總能想出法子,總能當好掌舵人!

只要徐一凡在,自己恐怕這點別樣心思都不會起吧。大家只會相信他總有辦法……

“這怎麽辦?蓮房大人趕到,徐大人只怕還沒有回平壤,咱們該如何是好?”

唐紹儀終於沉沉開口,聽聽大家的意見再說。

屋子還是沉默,不知道過了多久,才聽見詹天佑猶猶疑疑的開口:“咱們不能先迎接楊大人麽……我沒有別的意思,用官場的應酬手段,羈縻他一陣兒,再塞些銀子……北洋的官兒沒有不要錢的,蓮房大人這方面名聲也不見得頂好,只要能拖一段時間,等大人回來安排布置一切可好?”

不等李雲縱說什麽,唐紹儀已經先擺手反對:“蓮房大人是中堂的謀主,他還能不知道事情輕重?這次他們是下了決心對付大人和禁衛軍,一來準定是宣讀上諭,催促徐大人離軍的……塞錢,應酬,都沒用。”

詹天佑眼光一閃,抱著頭呆呆的只是自語:“要是徐大人還在……大人偏偏要去什麽東北!那計劃,我是不敢附和,太大膽,太弄險了……他要是不去,還在這裏。以他的本事,總能想出其他應付辦法吧……咱們都舍不得這個團體,這個基業。總有其他辦法想吧……”

大家都不說話,李雲縱咬著牙齒,似乎要起身發話。他身邊突然站起了一個矮胖的身影,朗聲放言:“調兵!中途截住楊士驤!反正不讓他踏足平壤半步,或死或活,由大人回來一言而決!”

唐紹儀身子一歪,這袁世凱還真是敢說啊!徐一凡本來打算的計劃,是以馬賊打著東學黨的旗幟起事作亂,禁衛軍立即分布各地要津,名為平亂,實則拒阻北洋北上。只要他咬著牙齒說他還負擔著平亂朝鮮的責任,以他建立的功績,和北洋之間有官司打了。等朝廷再下定不容易做的決心,大半年說不定就過去——為什麽徐一凡強調這大半年,大家都不太明白,以為大概就是撐持待變的意思。

只要亂起,楊士驤敢上來,就敢派兵將他“保護”起來!萬一楊士驤有什麽意外,事機已經發動,有地方可以推。再扯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也許還能走走北京門子,再發動點清流的力量制造輿論。也許就能在萬難當中走出一條道路出來!

他們很勉強的接受了徐一凡的計劃,雖然覺得有太多風險,也太大膽。但是畢竟還勉強說得過去。為團體計,拼就拼了。

卻沒想到,袁世凱這降人,卻要調兵去截殺楊士驤!現在能調的,無非就是禁衛軍而已!以朝廷禁衛軍去明目張膽截殺朝廷傳旨天使,袁世凱膽子包著身子了?這時候楊士驤出事,他們能朝哪裏推?

“胡說八道!你這是立刻給咱們,給大人招禍!這種事情能做麽?是不是還記恨咱們趕走了你主子榮祿,奪走了你的慶軍?枉大人還讓你參贊軍機!這裏沒你呆的地方,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