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二十章 好快的時間(第2/4頁)

徐一凡回答他的,只是淡淡一笑,將簾子放下,手一揮,七八名戈什哈就護送著馬車上路了。

車廂內,楊士驤低低咒罵了一句:“看你今日跋扈,將來卻不知死所!”

車廂外,徐一凡卻也低聲罵街:“要是憑你們能把這個國家弄好,我又何至於此?他媽的累得慌!”

楚萬裏在他旁邊伸了個懶腰:“好家夥,這麽一通折騰……大人,這總算是折騰完了吧?”

“眼前事了,狂風巨浪,還在後頭呢!”

※※※

光緒十九年十一月中,北朝鮮亂事又起。東學黨余孽和舊黨流亡夥同作亂,在大清南北兩大鎮撫兵力的夾縫當中,殺官扯旗造反,來去如風,打起了清君側,除奸邪的旗幟。

在中日才簽訂了天津續備條約之後,朝鮮依然平靜不下來。就連大清北洋的高官楊士驤和三百精兵,都曾經被這些亂黨伏擊,一度被困。

北朝鮮亂事起後,在北的徐一凡,在南的葉志超,都號稱揮軍痛剿,綏靖地方,以安藩國。可是真實的動向是葉志超的淮軍大隊又退回了漢城附近,準備度冬。倒是一封封續請大餉的電報不斷的向天津,向北京發過去。

而徐一凡有些成效,號稱冒死血戰,擊潰數萬叛匪之後,才救出了楊大人。現在楊士驤送回平壤壓驚,他的幾份奏折送到了漢城。徐一凡也沒有當初幾日安定朝鮮的威風,只是叫苦,禁衛軍餉源不繼,亂賊也是越剿越多,一時只能謹守大同江附近,和維持南北一點點交通,盡力不讓亂事蔓延。但是也在奏折裏面誇下海口,老佛爺明年萬壽之前,一定平定了這些麽魔小醜,為太後老佛爺萬壽賀!

地方不靖,作為邊臣,實在責任未了。聖諭一進恭領,一旦朝鮮這裏稍稍有眉目下來,立即起行,到京城請訓,漂洋過海,執行協和日本的使命去。

徐一凡的電報是在十一月下旬傳到的天津,再當日送北京。朝廷這次電諭回來很快,葉志超也再不敢向平壤封鎖消息了,飛馬急送過去。

電諭煌煌,上稱朝鮮平靖關系藩國大事,請訓協和日本之事,可稍稍延後。徐一凡轉任朝鮮北路會剿大臣,務必要限期平定北朝鮮亂事!南路會剿大臣是葉志超,上諭也沒規定他們倆到底誰領導誰。

徐一凡數了數,現在他還是個布政使,底子就三品的本銜,但是大臣差使已經有四個了。南洋宣撫,禁衛軍練兵,對日協和,朝鮮北路會剿。按照這一年平均加兩個的速度,到時候他的稱呼可就又臭又長了……

同電諭一起而來的還有李鴻章一封私信,打開一看,就幾個字:“送歸楊蓮房!”老頭子看來是有點動了意氣,但是似乎也暫時決定認下這個眼前虧。徐一凡這麽膽大包天的人物,國朝二百來年沒見過,一時又不好扯破臉,只好慢慢等待時機再收拾他。但是沒人認為這個二百五料理不下,到了最後,等待他的只有最淒慘的命運!到時候首領能不能保住,還在未定之天!

這封信徐一凡只是笑笑就隨手撂到一邊兒。北洋現在退了一步,朝廷至少是太後那一塊兒也認了這個啞巴虧,大家都先瞧著,將來有徐一凡好看。

淮軍名正言順的退了下去,他們是來朝鮮享福的,又不是來打仗的,餉不到手,絕不前進。葉志超威望大損,現在雖然還頂著欽差朝鮮南路會剿大臣的銜頭,但是底下各個營頭的統帶都不再服氣他了,大家自己暗鬥了起來。論心說,葉志超前些日子也的確太過得意了。

淮軍休息,徐一凡可沒休息!這些日子一直在繼續奔走勞碌,基地建設不用說。各種軍事訓練學校,技工學校,一天課都未曾停。一批批軍官士官參加輪訓。在南洋,在國內,新招募的一批南洋青年,和國內士兵,都通過大盛魁的陸路,南洋的水路,一批批的朝這裏運過來。準備再成立第二鎮。他自己估算,甲午之前,第二鎮就算勉強成立,也沒有大用,但是作為他第一鎮主力的補充軍官和士兵,有大半年的訓練時間,也綽綽可用了!

糧食彈藥,都在一船船的運來積累上。沿著平壤向北,一路布置準備使用。總要有兩三個數萬人參加的戰役儲備量才稱足用。新的鎮參謀本部已經建立,不出意料是楚萬裏出任參謀本部長官,李雲縱擔任鎮統制,張旭州,陳金平分任兩協協統。禁衛軍炮標也已經成立,暫時只有一個教導炮兵營,裝備的是普魯士鋼制七五口徑管退野戰炮——最新式的家夥,老孔茨拉關系搞來的。不少國家現在野戰炮還是青銅的家夥——比如說日本。這個禁衛炮標暫時還沒有標統,行政領導暫時由楚萬裏兼管,倒是那個營長——新軍語頒發之後的稱呼,是那個意大利裔,奧地利成長的流浪軍官蘭度。巴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