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二十一章 過年(上)(第2/5頁)

軍隊也差不離,徐一凡耽誤不起將軍隊散回去過年,正在辛苦磨練的戰鬥技術戰鬥意志退化,再集中起來動員訓練的時間。他的隊伍本來就新得不能再新,還擱得住這個?先是胡蘿蔔送上,無論軍官士兵,加發一月恩餉,歷次戰鬥表現出色的還有獎勵,全由馬上成立,就是針對這次過年的軍郵系統,免費替他們捎回國內,欽差大人徐爵爺還很是在不少統一格式的感謝慰問信上面簽上自己大名,用上欽差大人的官防——不知道有多少小戶人家會拿著這玩意兒鎮宅辟邪,鄉下不入流的典史巡檢都是那些純樸百姓眼中的天上人了,欽差大人的親筆簽名加官防,那是什麽個榮耀?估計翻年就有不少莊戶人家央代筆先生打封信過來,要軍中子弟好好兒幹,報效巴結欽差徐大人,好回家光宗耀祖……

胡蘿蔔後面就是大棒,除了除夕初一休息兩天,有酒有肉,其他時間,無論官兵,仍然照常訓練!禁衛軍從來就是紀律第一,沒有二話。加上徐大人什麽都替他們考慮到了,那還有什麽說的?留在朝鮮過年唄!

軍營也要有個過年的氣氛,更有一個團體關懷的表現。讓士兵們隨時都有著屬於這個團體的歸屬感————比如說什麽領導看望,軍官替士兵服務一日,發慰勞品,都是題中應有之意。跟徐一凡那個時空國營企業才建立起來一樣,各種福利措施一上來,工人就覺得,咱們是有單位管著的人了!那真是舍得豁出命去幹啊。

軍營也是士兵們親自動手,粉刷彩畫,打點整齊,業余的梆子班評劇班,相聲說書快板兒,少林會的大槍石鎖表演……就等著除夕熱鬧一下呢。火頭兵穿得雪白幹凈,天天在廚房門口中氣十足的沖著出操的士兵們吆喝:“今兒又是紅燒肉啊!一個個悠著點兒,不要吃得沒脖兒了……徐大人的恩典,真跟爹媽似的,多咱見過兵當的這樣享福?”

種種樁樁,讓這個大同江邊華人的基地一點沒有年節來到,人去樓空的冷清。反而是加倍熱鬧起來,一種只屬於中國人,或者大點兒說,屬於華夏文化圈的。叫做“過年”的特有味道,就在這異國他鄉浮動,到處都是興高采烈,到處都是喜笑顏開。人人仿佛都充滿了幹勁兒,對明天充滿了期盼。

成功營造出這一切的徐一凡也是又累又高興。當這麽多人的大家長不容易,但是也很有成就感。他從前線馳回,並沒有能馬上回家,只是捎了一個信回去,告訴內宅,老爺我回平壤了。就處理著上面所說的種種瑣碎,但是對明年關系極大,對軍心士氣也關系極大的事務。臨到了快年二十七八,才算衣不解帶的忙完,累極了就在簽押房的行軍床上歪一下。等到這日下午,他才發現面前公案上面空蕩蕩的,一份要處理的文件都沒有了。

擡頭一瞧,簽押房裏面靜悄悄的,往日長龍一般穿梭不休,來見面匯報請示的人一個也不見。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隔得遠遠兒的,好像聽見一個聲音在轟人:“都回!都回!天塌下來,過完年再來!不想讓大人過節了是不是?當心憲太太跟你們沒完!”

徐一凡坐在那兒,似乎還沒從繁忙當中醒過來似的。腳步聲輕輕響起,就看見他麾下文武幾員大將,唐紹儀,詹天佑,李雲縱,楚萬裏,甚至袁世凱都悄沒聲的跟在後面兒。穿戴整齊,齊齊的走了進來。徐一凡向詹天佑招手:“達仁……那疏散人員的計劃再給我審審,我覺著還要調整一下秩序……”

話沒說完,唐紹儀就笑著使個眼色,五人齊齊行禮:“先祝徐大人年安!”

徐一凡一怔,不自覺的也笑著起來回禮。一時卻不知道說什麽好。楚萬裏已經笑著遞馬鞭過來:“人,屬下們都替你打發幹凈了,事情,屬下們也替你料理了。現在大人您萬事別管,回內宅去吧!要不然,朝鮮寒風好當,憲太太的枕頭風,咱們當屬員的,可受不了!”

唐紹儀也笑:“大人,回吧!這些日子,各位憲太太來催促的下人都一撥接著一撥了。天大的事情,咱們明年見!今兒咱們就齊心協力一回,將大人請回去,過年,可是咱們中國人最要緊的日子啊!”

這個時候兒,徐一凡還能說什麽?不等他招呼,溥仰帶著戈什哈已經半扶半架的拖著他出去了,上馬加了一鞭,就奔他的宅子而去。不一會兒就到了地方,就看見自己宅子也是裝飾一新,刷得幹幹凈凈的。門口燈籠換了新的,幾個下人顛腳探頭的不住朝這裏打量。看見徐一凡馬隊,頓時幾個興高采烈的回頭就跑,幾個上來牽韁繩,臉都快笑爛了。那招呼的聲音從門口一路向內院裏面傳:“大人回府了!大人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