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二十二章 過年(中)(第2/5頁)

譚嗣同也看見了徐一凡,滿臉都是愧色,什麽話也不說,疾步趨前就是一個深深長揖:“傳清兄,譚某慚愧啊!”

……能不慚愧麽?譚嗣同也不是傻子,回到上海也關注朝鮮風波。他所得意的帝黨著意拉攏徐一凡這一手兒,結果卻差點斷送了徐一凡地位!京師清流,給弄得七零八落,好好一個翰林狀元文廷式也充軍新疆。北洋差點勢力大張,光緒更是沒臉……要不是徐一凡一通散手,在間不容發的時機當中輾轉騰挪,他這個新興團體馬上就是滅頂之災!

一邊驚呼徐一凡膽大包天的應對,一邊也是得意。他譚嗣同畢竟沒看錯人,徐一凡畢竟是和後黨勢力格格不入,畢竟還是心向著聖君正道!譚嗣同這才匆匆附舟而來,他是直性子書生,錯了就要認,隔夜都不成。非要當面和徐一凡道歉不可!

徐一凡忙不叠的扶住了他:“復生,這是什麽話兒?我們兄弟相交,貴在知心,小小風波,你還真當成怎麽一回子事情了?過年你來瞧我,已經是心感了。再來這一套,當心我不認你這個兄弟,掉頭回府,以後你別踏我門兒!”

聽徐一凡說得爽快,譚嗣同一笑起身,辮子瀟灑的朝身後一扔:“沒說的,譚某以後任傳清兄驅策!傳清兄胸中自然有一篇絕大文章,譚某不才,只能搖旗呐喊,緊要關頭,讓譚某披甲上陣,也是份內的事情!”

徐一凡笑著拍他的手,有這表態就好辦。

從翻過年開始,就要這書生在大清時報上面鼓與呼了。按照他的布置,就要一篇篇的開始危言聳聽下來,預言來年大難。一點點分析大清如果在朝鮮起釁的致敗原因,一點點的將大清現在強撐著的紙老虎的畫皮剝開!當烏雲壓頂,人心惶惶的時候兒,人們才會驚訝的發現,一切都有如預言一般。而那時,他作為中流砥柱的出現,將給大清的知識階層,帶來怎麽樣的扶危定難的感覺?民間口碑,當是更加誇張了吧。到時候,他徐一凡就不只是一個平定朝鮮的邊材功臣,而是整個大清的救世主!

在人人沉睡,或者強迫自己睡著的時候,做振聾發聵的喚醒大眾狀。招來的攻擊可以想見,簡直是國賊,人人得而誅之那種。偏偏就只是這譚書生是最合適的人選。公車上書之後在野清流之望的名聲足夠。這性格也是典型的湖南騾子,霸蠻得了不得。只要以為真理在手,可以無視殺身,可以和天下為敵的。他不來,自己還準備放下身段去求他來呢,沒成想,年節不到,譚大公子就自個兒巴巴的送上門來了。這個年真是,怎麽這麽心想事成來著?

和徐一凡寒暄兩句,會友的人也不敢上前。譚嗣同瞧了他們一眼,攤手向徐一凡介紹:“這是五哥托付給兄弟我的擔子,好歹是完成了。傳清兄,五哥的囑托,他這些子弟,都來投軍,找個出身……就托付給你了!”

※※※

如果說這場帝黨後黨之爭,徐一凡北洋之爭卷起的風波當中,牽涉到的最無辜的人,就非京門大豪王五莫屬了。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帝黨拉攏徐一凡的加恩對象,又莫名其妙的成為了後黨發泄惱怒的打擊對象。

頂子封贈恩賞在手裏還未曾捂熱,就給鏢局封門,上上下下幾百口子趕到了天津安置編管。對王五的打擊,不亞於晴空霹靂!

一天不死要吃,兩天不死要穿,更何況這幾百口子!鏢局上下,還有那麽多孤兒寡母的要奉養!王五勒緊了褲腰帶,沒有朝他財雄勢大的兄弟叫一聲苦。按照他的話,我兄弟是做大事的,我這點小事,能煩著他去?仗著以前江湖的老面子,撐了一段時日。老人們跟著王五還能吃苦熬著。年輕人就不成了,吃得差錢少沒什麽,都是一家人好說。但是年輕人總還有夢想,總還有要一個有奔頭的方向啊!以陳德最是心熱,不少年輕人也在他那裏竄門子,來來去去就是一個話題,找你那妹夫投軍去!憑著武藝本事,還有人照應,怎麽不混一個出身?

到了最後,也覺得這些年輕人是得給他們找個出路的王五,只有嘆息著湊點盤纏,親自將這些小夥子送到了上海譚嗣同那裏————他知道譚嗣同有門路將人帶到朝鮮徐一凡那兒。恰巧碰見譚嗣同要動身,王五交出了自己看著長大的子弟,嘆息著就離開了。自己一點小破事兒,照應不了這些家人般的孩子,還要麻煩自己兄弟,多丟人!譚嗣同再三挽留同行,這位大豪也只是一臉黯然的孤身離開。

如此這般,就是這幾十個江湖漢子,站在徐一凡身邊的原因了。

看著徐一凡目光轉過來,陳德終於推開妹子,僵硬的走到徐一凡面前,撲通一聲跪下,身後幾十後生也嘩啦啦的跪了下來:“徐大人,咱們投軍來了!咱們都能打能熬能吃苦,我爹也說了,都是一家人,徐大人再不會不照應的,我就可以給徐大人當個牽馬的!求大人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