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二十五章 始動(第2/4頁)

時間越過去,屋子裏面氣氛越低沉。連楚萬裏都不動了。直到詹天佑趕到,才門口氣喘籲籲的稟見。雕塑一般窩在椅子裏面的徐一凡才動了一下:“進來吧!”

所有人都到齊了,徐一凡才拍了拍桌子:“日本國內,已經正式開始發行緊急公債。我們在日本的情報人員第一時間傳了回來,第一期就是五千萬日元!募集對象不僅僅在國內,而且在倫敦的金融市場也有秘密發售公債的風聲……各位,對這個消息有什麽看法?”

幾個人對視一眼,還是唐紹儀先開口:“國內知道這個消息麽?”

五千萬日元,就是兩千多萬兩白銀,相當於日本全年絕大部分財政收入的公債募集額。在朝鮮的徐一凡手下,多少都了解一些日本國內蕭條不振的經濟狀況。發行這麽大數字,光是將來的利息,就能把日本經濟壓垮!

奶奶的,這些小矮子還真賭上了啊……

徐一凡繃著臉,緩緩的注視著麾下文武的神色。不愧他這些日子的灌輸,大家多少也了解了日本的經濟和戰爭之間的關系。李雲縱的眉毛幾乎都皺在一塊兒了。毫無疑問,這就是戰爭的前兆!

他冷冷的回答著唐紹儀的問題:“國內?你指望那些人?大清上下,除了我們,就沒有這麽快捷的戰略情報搜集系統!我甚至懷疑他們會不會注意到這個消息!等駐日本的公使慢悠悠的注意到了這個情報,然後再慢悠悠的轉報給大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還要等著那些拿權的王大臣發現到了這個消息,還得指望那些王大臣們能理解這個消息情報的背後含義!……反正我是不指望他們。至於李鴻章,我估計也就強得有限!等他們反應過來,日本的軍隊已經在門口了!”

徐一凡已經算說得客氣,整個大清,如果有對外的戰略情報系統,哪怕是只有這方面的一點意識。在他那個時空,怎麽會出現六年後,大清向天下萬國宣戰的笑話兒?

明眼人,也真的就只有他這麽一個團體而已。

“要打仗了……”還是詹天佑低聲說了一句。坐在最後的袁世凱冷眼瞧了詹天佑一眼,也不說話。這家夥還真是只會培訓技師,開工廠修鐵路的書生。難道看不出來,徐一凡早就為這場戰爭在做準備麽?

“對!要打仗了!”徐一凡冷冷應和。

唐紹儀轉頭看著楚萬裏:“營務……參謀本部不是一直在做什麽計劃麽?有沒有應對的法子?”他好懸就說出營務處這個名詞,天知道徐一凡苦心建立的近代化參謀本部和大清只是起一個管理作用——有的時候兒這個作用都不起的營務處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問了問題他似乎又想起什麽:“大人,要不要知會北洋李中堂和朝廷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應該馬上讓他們有備啊!”

徐一凡冷笑:“我送上門他們也不會搭理的……通知還是要通知。漢城的葉志超等提督武將,各送一封私信。丁汝昌丁軍門那裏,也送一封私信,能不能看明白,就瞧他們自己了……少川,我能做的也只有這麽多而已!”

唐紹儀微微漲紅了臉,徐一凡赴日道歉,淮軍進逼那次,他的表現就不夠太好。這次徐一凡再這麽一說,當即就慨然表態:“下官還不是唯大人之命是從?倭人已有起釁之心,我們也難道池魚之勢,大人,是戰是守,都由大人一言而決,下官等奉命唯謹而已。”

詹天佑還在發怔:“這是蛇吞巨象啊……小小島國,怎麽就有這麽大野心?在南朝鮮,有兩萬五六千淮軍,在北朝鮮,咱們禁衛軍兩萬也差不離了吧?北洋水師巡曳海上,在國內我們還有五百個營的各種練軍!日本人這是自殺還是怎麽?”

發了點牢騷之後,詹天佑看著徐一凡的目光,趕緊又打起了精神:“大人,這也是咱們解危的好法子!咱們就打了!只要日人進逼,我們能建點兒軍功,以前的那些不快,不就迎刃而解了麽?大人的地位也就不好再動搖了!咱們就可以安心搞點建設……”

大家都斜眼瞧著他,這書生!徐一凡和清廷北洋的那點“小小不快”,豈是這樣就能化解的?權力鬥爭從來就沒有輕松的時候兒。不過在場文官對詹天佑提出的日本自己找死的看法都頗為一致。

日本這麽矬點兒地方,叫著開化不過二十年,就想動大清朝?洋人咱們練不過,還玩兒不死你這麽個小倭國?大人所作所為,現在看來,都是為這場戰事做準備。雖然不知道他是怎麽預料的——說起來大家還有點兒不相信,日本真這麽傻?在朝鮮找點便宜頂了天了,就算是真的要開兵打仗吧。看來大人早就準備好了在這場戰事當中撈點什麽!

這個時候,大家就等著徐一凡點兵派將了。他們這些文官,估計也有軍事任務。徐一凡也派德國洋鬼子給他們作過講座,行政系統如何配合軍事。無非就是動員人員,儲備物資,整備道路等等等等。做事兒唄,誰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