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四十三章 徐武穆(第3/5頁)

“弗萊舍爾先生,我知道,這是一場偉大的勝利!可是其他的事情還不好說呢,您真是不知道,咱們國家有些人,把事情弄壞的本事有多大……”

他沉吟著住口,家醜還是少曝點兒吧……他向西面看去,夜色低沉……我在這裏賣力死戰,禁衛軍死傷慘重。你們……多少也爭點氣好不好?雖然你們越無能,這道路自己走得越順,可是在感情上,在國戰的時候,也要稍微象點樣子吧?

公元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禁衛軍粉碎日本陸軍第五師團與瑞興府,雙方攻戰近十日。第五師團只有零星殘兵逃往漢城,出戰之九千官兵,陣亡約八千,包括陸軍大將山縣有朋,師團長中將野津道貫,兩個少將旅團長……被俘虜三百余人,脫出生天不過寥寥數百。整個第五師團,被禁衛軍幹凈徹底的打掉!

禁衛軍第一鎮兩協精銳,幾乎盡數出戰,陣亡官兵九百余人,帶傷約兩千。第二鎮解散兩營緊急補充之後,第一鎮仍然基本維持著戰力,足可續戰下去。在禁衛軍參謀本部的計劃當中,二十四日整理一天,二十五日全軍轉向東線,預計二十八九日,就已經可以到達指定位置。整個朝鮮戰局,應該已經在掌握之中!

※※※

“哼……果然還是我知道的大清,果然還是我知道的北洋啊……”

袁世凱看著一疊文報,不時的冷冷嘲諷幾句。唐紹儀在上首批閱著一點公事,聽見袁世凱的冷笑,也是不住的搖頭。

戰事起後,按照徐一凡布置下來的分工,袁世凱掌國內外情報,文電往來。唐紹儀直接負責動員朝鮮本地民力物資,支撐禁衛軍作戰。兩人都是坐鎮漢城,詹天佑則離開朝鮮,掌握疏散的學生和資源。

在徐一凡看來,袁世凱這個家夥心理陰暗一點兒,也懂點權謀,雖然格局不是很大。但是在這個勾心鬥角的時候兒,掌管文電,分析利弊,那是比唐紹儀合適一點。但是一切文電往來,唐紹儀也必須過目,一是可以幫忙拿點主意,二是也起著監視分權的作用。

禁衛軍在前線苦戰第五師團,步步獲勝,國內的消息也不斷傳過來。

二十三日,日軍已經在大連灣登陸!接著日軍就整理建制,輸送物資,向金州挺進。

大連灣登陸,就是在遼南的要害之地,日軍兩處登陸地點,離金州不過二百余裏。過了金州,向南就是旅順口,號稱亞洲第一要塞。向北也可以上復州大道,直奔奉天而去。

兵鋒指向奉天,那是龍興之地,滿清心理上震撼之大,可以想象,不過這還就是丟點面子的事情。要是直指旅順,那裏陷落之後。整個渤海灣的屏障就丟幹凈了!日軍聯合艦隊和船團依托旅順,可以肆無忌憚的深入到渤海灣內的海口,登陸就是直隸平原!海上輸送補給,可以支撐陸軍作戰,為了放心一點,還可以再水路上南下,登陸威海一帶,徹底拔掉這個北洋水師總基地。

總而言之一句話,旅順陷落,大清最後一點屏障都沒有了。整個渤海灣,日本人可以憑借水路自由來去,以旅順為錨泊點及依托。而大清就只有招架同時京師籌防的份兒!

仗萬一打到這個份上,已經是絕對的下風了。除非大清準備在京師附近,直隸平原上做最後的抵抗,打爛為止。可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滿清皇帝在渤海口敞開,英法登陸之後,一溜煙的就跑承德去了。這次,也別指望能堅強到哪裏去。

為了守這個海口,大清才辛苦籌建了北洋水師,建立起旅順威海,這個一南一北,卡住渤海灣海口的要塞基地。現在北洋水師打殘破了,就連這些屏障基地都要不保!

這些基地在一日,日軍就不敢深入渤海灣內一日。要不然漫長的海路補給線隨時有受到攻擊的可能。大清上下,稍稍有點軍事常識的都懂這一點。

就因為如此,日軍登陸大連灣的震撼,讓整個大清都慌了手腳!

電諭一份接著一份,要求死死守住大連灣,將上陸日軍擊破,至低程度,也要守住旅順外圍,確保金州一帶。

上諭調兵範圍涉及七個總兵,六十營馬步官兵。有的是北洋旅順守軍,有的是新近募練的營頭。從朝鮮戰事開始,這裏就已經籌防,集結兵力已經不下三萬。戰或不足,守亦有余了吧?

結果二十四日,日軍一開始推進,節節布防的清軍稍觸即潰!從毅軍,到奉天練軍,到拱衛軍,到靖邊練軍。丟盔棄甲,只是後退。日軍挺進不過小崎正滿一個混成大隊,數千布防練軍就不堪一擊!有的逃往金州,有的逃往復州大道,朝奉天那裏跑。日軍一日推進數十裏,竟無可戰之軍稍稍阻擋。前線總兵紛紛電報回來叫苦,不續調大軍,不讓北洋水師攻擊日人艦隊,不可談旅順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