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四十九章 碰撞(第3/7頁)

在漢城,左寶貴部替他們當了後路,在平壤前面,禁衛軍救了他們,在慈山,他們又丟下聶士成跑了!上邊兒的軍官到底怎麽回事?一路只是跑,什麽尊嚴勇氣紀律號令都沒有了,要是大家和他們一樣都是見著敵人就撒丫子,倒也沒什麽。可是偏偏還是有那麽多漢子,牙齒一咬就頂上去了,他們退下來的時候,看著慈山主陣地的煙火,聽著密集的槍聲和喊殺聲,不知道為什麽,就是覺得想找個地縫鉆下去!

隊伍當中,嗡嗡的議論聲音一直沒有停歇,到處都是。

“跑,跑他媽的什麽跑!仰東入X的,說是退下來有人接應,安州有吃有喝,什麽都他媽的沒瞧見!”

“還吃什麽呢……真到安州,碰到那些禁衛軍,咱們有臉要吃的?”

“老子是真想放兩槍,那麽好的地勢,聶軍門在正面頂著,老子是真不想退,從漢城一路跑過來,生生不見了一萬弟兄!還跑,跑不夠是不是?”

“當官的沒良心!除了掉頭就跑,他們還有什麽本事?一個個摟銀子手長,跑起來腿也不短!”

“這不是又瞧見葉軍門和衛軍門了?還有那百多和他們一起回國的總爺,怎麽又回來了?”

“聽說是中堂發賞,不讓咱們淮軍給徐一凡賣命,聶士成背叛中堂,閃他一個好看……咱們隊官,那天晚上對著煙燈,照了半天的銀票!我表弟是他的戈什哈,瞧見了,四恒的章子,不知道好大一張的票子!”

“這是國戰啊……中堂爺怎麽這麽糊塗……”

“兵隨將轉草隨風吧……咱們吃了中堂爺那麽多年餉,他犯糊塗,咱們只有陪著。”

“當官的不想打,咱們當兵的不就只有跟著?將來回家,這張臉藏包袱裏面吧,沒法見人!死後進不了祖墳,見不得祖宗!”

這些盛軍潰兵一路跑一路罵罵咧咧,聲浪起伏不休。整個混亂的隊伍當中,只有當中一隊數百人,陣容整齊,逃跑的潰兵也刻意的和他們保持距離。這隊伍外圍都是各級軍官的親信戈什哈,滿頭大汗的騎在馬上,只要有潰兵經過亂了他們的隊列,就是揮著馬鞭亂抽,人人經過他們身邊都是抱頭鼠竄。戈什哈裏面圍著的就是二百多名各級軍官,人人都是臉色鐵青,有的人煙癮犯了,那是臉色烏黑,趴在馬背上面有氣無力的。多少士兵都丟了手裏的大槍,這些軍官倒是武裝整齊,人人都是佩著洋短槍,那些戈什哈們背上也都是毛瑟背著。

在這些軍官最裏面的,正是楊士驤,葉志超左寶貴三人。葉志超左寶貴一臉心灰意冷的神色,而楊士驤卻是目光炯炯,只是抿著嘴唇在馬背上看著前路。

三度潰敗,軍隊也不能稱之為軍隊了,大家都是為了掙紮出一條性命勉強匯聚在一起。葉志超和衛汝貴算是看明白了,楊士驤說的什麽讓徐一凡敗了,他們再整頓起盛軍扼守中朝邊境,戴罪立功……現在他們還能統帶起這支軍隊麽?或者說,這還是一支軍隊麽?

楊士驤的心意已經很明白,他根本沒有想力挽狂瀾的心思,就是想讓大家一塊兒敗得不可收拾!朝鮮慘敗了,就算朝廷要追究責任,這些文官還能扯皮打官司,把失敗的原因望聶士成,望徐一凡那裏推。到了最後,估計也是法不責眾了……到時候拿出來頂缸的,還是他們這兩個武弁!

可是他們也不能和楊士驤翻臉,家眷子侄,還有那麽大的家業,都在北洋的體系內。還想中堂和楊蓮房看在他們出力的情分上予以保全呢,兩人還有點奢望,自己這樣賣力,什麽名聲都砸進去了,也許北洋還能替他們保一個活命?就是發往軍台效力,永不效用,能回家當富家翁也好啊……

徐一凡看來是要敗亡了,北洋卻倒不下去!

對楊士驤是不是代表李鴻章,他們現在都是大表懷疑。但是他們確定一點,楊士驤絕對代表著北洋這個龐然大物盤根錯節幾十年的既得利益體系,一個連李鴻章都已經控制不了的利益團體!正因為如此,他們只有服從。北洋當頭的人會換,這個團體可是一直在啊……(歷史本來就是如此,清末以降,北洋團體的領頭人換來換去,但是這個團體卻始終是中國最大的政治力量,直到民國前半葉,北洋的力量達到了頂峰,統治國家垂二十年。領頭的由李鴻章而王文韶而袁世凱,後來更是走馬燈一般的換了段祺瑞曹錕乃至張作霖,這個團體,卻始終不變,牢牢的攫取住自身的權力利益——奧斯卡注)

隊伍裏面喧嘩聲突然一變,只聽見一個呼喊:“安州!安州!”

趴在馬背上面那些犯了煙癮的軍官都直起腰來,擡頭向前看,入眼之處,就是安州低矮的城墻,還有那面獵獵飄動的禁衛軍蒼龍旗幟。看著在風中張牙舒爪的那條線條古樸的蒼龍,不知道為什麽,葉志超和衛汝貴以降的淮軍軍官,都似乎覺得被電打了一下一般,悄悄的垂下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