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六十三章 天公無語(上)(第3/6頁)

七萬大軍,竟然如此不堪一擊!

“軍門,退吧……”

說話的是一個宋慶子侄,領他的護軍親營,按著腰刀蒼白著臉看著眼前一切。七萬人崩潰的場面太過於慘烈,讓他說話的聲音都變得顫抖了。

宋慶恍若不覺,只是喃喃自語:“這叫打的什麽仗,這叫打的什麽仗……二百多個營都堆在這裏,皇上以為兵多就能守住,稍微退一步就要腦袋……餉呢?軍火呢?怎麽不運上來?叫我節制諸軍,我又能節制著誰?徐一凡沒到就匆匆讓他當這裏的欽差總理軍務,我的話就更沒人聽了……皇上啊皇上,你要求好,但是仗不是這麽打的哇!”

子彈這個時候已經嗖嗖的從這個山頭左右掠過,幾個戈什哈被打倒,更多的人卻簇擁在宋慶身邊:“軍門,當心!現在沒法子了,退吧!”

宋慶還沒答話,就聽見靠海那側的戰線爆發出一陣更大的喧囂聲音,隨著海風,傳遍整個戰場。轉頭向那裏望去,就看見自己右翼也已經崩潰了下來,大團大團的潰軍山洪傾瀉一般的退了下來。日軍穿插在亂軍當中,將局勢攪得加倍的混亂。

日軍的旗幟在一處處山頭樹了起來,他們前進得如此之快,已經用火力封鎖住了不少敗軍的退路,不知道有多少敗軍被逼得向海邊跑去。一頭是大海,一頭是日軍,背後的子彈逼得他們只有跑進海裏。蒼黑色的大海拍擊著灘塗,卷起一道道的白浪,在這白浪上下,浮動著的都是人頭!

一行人馬破開紛亂的潰軍人潮,朝宋慶這裏直奔過來。全副武裝的戈什哈們馬鞭亂揮,槍托亂砸,硬生生的開出一條道路出來。轉眼間這隊人馬就直奔上來,當先一人正是盛京將軍依克唐阿,正是五十多歲的盛壯滿洲漢子。這人可不是京師八旗子弟那種做派,這份功名,是少小從軍就跟著當年滿洲擎天一柱曾格林沁一刀一槍殺出來的。甲午戰事起後,依克唐阿大集在他手中的吉林練軍,先是準備赴援朝鮮,後來因日軍在花園口上陸而轉赴遼南,現在也駕著欽差幫辦遼南軍務的銜頭。

這個時候兒,依克唐阿也滿頭滿臉的血,胳膊也被白布吊著,幾個親兵扶持著他下馬,踉蹌奔到了宋慶面前:“老宋,敗下來了!現在你要拿個主意!”

宋慶臉如死灰,呆呆的站在凜冽海風中:“除了死在這裏,還有什麽法子?豐升阿先退了,堯山,你也跑吧……”

“去他媽的豐升阿!郭博勒家的崽子都不吃好草料的!老宋,軍中傳的話你都不知道麽?說是朝廷有人不想讓咱們勝!要餉餉沒有,要啥啥都沒有!戰前就有消息了,豐升阿他們準他媽先跑!軍心早浮動了,所以豐升阿一跑,大家夥兒都潰了下來……現在跑的人無罪有功,你還怕退下去朝廷砍你的腦袋?”

依克唐阿一句話就震醒了宋慶,回想前因,還有此戰種種。老頭子竟然是一身冷汗,跳過來一把抓住依克唐阿:“堯禮,這是真的?”

他一下抓著了依克唐阿的傷胳膊,痛得依克唐阿就是一抽。兩人一個是欽差幫辦遼南諸軍營務,一個欽差會辦遼南諸軍營務。論起來誰也管不著誰,因為職權相當,還很有些不對付。可是現下,豐升阿掉頭就跑,閃下倆人打了一氣兒,竟然有些同病相憐。

依克唐阿沖到這裏說出這麽一番話,也不是無因。他是旗人,圍繞著遼南戰事背後的種種風聲早就傳到了耳朵裏面。他是願意打的,可是大局如此,又如何回天?現下只能退,一是需要宋慶所部互相掩護,才能多撤點弟兄下來,帶兵幾十年,不像豐升阿從京師出來鉆營了這麽個位置,丟下弟兄以後沒臉見人。二是萬一宋慶不退死在這裏,留下他這個當初沒有聽人暗示的活著回去,說不定就頂了缸!幹脆說明白,大家一塊兒跑他媽的,法也責不了眾。論起來宋慶是會辦,他才是幫辦!(會辦者,會同辦理也。幫辦者,幫助辦理也。打個比方,欽差總辦是總經理,CEO。會辦是副總經理,幫辦是總經理助理——奧斯卡注)

“七萬弟兄啊……”宋慶陡然放開手一聲慘嚎。

大家都是宿將,日軍精練如此,已經有了西洋人兵隊的氣象,這都看得明白,大家帶的軍隊如此,知道打是打不贏的。但是只要光緒不亂指揮,將七萬人堆在一處。大家不內鬥,餉和軍火運得上來,不要有人聽了風聲先跑。還是能頂一氣兒,說不定就能等到那個據說打遍朝鮮無敵手的徐一凡回來……可是就是因為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讓這七萬兵敗得如此不堪!

老頭子的哭叫讓所有人心裏都是一抽,宋慶已經摘下了帽子,露出了一頭白發:“這是你們旗人的江山啊……你們都跑,我們死在這裏做什麽?鬼子逼上門,就不能讓咱們好好打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