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七十九章 最後一戰(一)(第2/5頁)

在官場沉浮中的有心人,這個時候已經有人在分析,在判斷,在觀望。大清的架構已經被這場戰事所深深撼動了。誰都知道大清得變,但是朝什麽地方變,變到什麽程度,由誰來主導這場變化,誰也說不清楚。說徐一凡是曹操的言論仍然在街巷當中流傳,不過在許多有心人當中,這反而是好事。一個王朝的運數總有終結的時候兒,到了時候,當年再強盛的王朝也是一副天人五衰的模樣。更別說現在面臨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這個時代,出一個曹操,也許正是氣運所鐘。問題就在於,這個曹操,有沒有這個能力,值不值得追隨?

當然,這些念頭,還沉沉的伏在暗處,只是在積蓄氣力,等待時機。而對於遼南當面的諸軍來說,這樣的念頭更淡一些。仗打到現在,是個男人就得有三分血性,徐大帥已經把一切條件都給大家夥兒營造好了,當下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將當面鬼子趕下海去,撈到這個扶危定難的功勞,洗幹凈當初的恥辱!

這真的是動蕩的甲午年最後一戰了,誰都看明白了,小鬼子要是在遼南敗了個幹凈,他們最後硬撐的點兒虛火,就徹底玩兒完!

※※※

“大帥!大帥!大帥!”

歡呼聲驚天動地,毅軍數十個營頭綿延在遼南的黑土地上,這個時候兒,馬步炮隊都拉了出來,軍官弁兵,人人肅立,舉起手中武器朝天歡呼!

數百騎兵,簇擁著徐一凡疾馳而過,當先的溥仰自然捧著禁衛軍的蒼龍旗。這些馬上漢子,是徐一凡將他的騎兵主力從由巖鳳凰城一帶調了過來。那裏的“義勇騎兵隊”已經鬧得是如火如荼了,反而沒了姜子鳴他們什麽事兒。在遼南當面,徐一凡又覺得自己嫡系兵力少了一些,幹脆調他們過來坐鎮。

四萬大軍已經沿著田莊台當日敗戰之地一線展開,攻擊已經發動。一線營頭已經朝著日軍以牛莊為核心的當面陣地開始了試探性攻勢。這次禁衛軍參謀本部也沒用什麽奇策,就是馬步炮八十多個營隊,全面發起攻勢,推過去就是了。進展多少不重要,要的是這個聲勢,將鬼子在當面吸引得越多越好。

這個戰術布置瞞不了人,徐一凡和禁衛軍那些參謀軍官也沒打算瞞人。現在征清第二軍算是狗入窮巷了,士氣也低了下去。他手頭握著六萬兵馬,後路暢通,硬打也打幹凈了他們。

既然是要全線進攻,那麽鼓起士氣也是大軍統帥必需要做的事情。他這兩天就是帶著大隊騎兵,揚著他那面大旗,風也似的從南到北巡視營頭。

每經行一處,這歡呼聲都是驚天動地。

“姜師爺,此時風光如何?”

徐一凡騎在馬上,得意洋洋的用馬鞭遙指人墻也似的毅軍營頭。

頭頂天高雲淡,耳旁風聲呼嘯,眼前是數萬效死戰士,北京那個朝廷對他所有舉動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奏上去一本準一本。穿越以來提心吊膽,兢兢業業兩年多的徐一凡,覺得心情最爽的就是現在了。

天地完全在自己面前敞開,暫時用不著考慮今後憋著篡清大業少不了的勾心鬥角,展布經濟,只是提十萬之兵,痛擊眼前民族大敵,勝利的把握沒有八成也有七成,就算將來篡清篡成怎麽樣難說,這民族英雄的帽子將來是跑不了了。

只手能補天裂,男兒至此,夫復何求?

姜子鳴在馬上直著脊背,看著徐一凡意氣風發的樣子,半時感慨半是激動的笑著回話:“屬下當初怎敢想到今日?”

徐一凡哈哈一笑:“跟著老子朝前走吧!將來風物,更是不可限量!”

他這得意洋洋的樣子,換一個深沉人物跟著,多半就得上諫言了。楚萬裏這家夥在這兒,肯定就是嘲笑一聲。姜子鳴他們這些騎兵,都是馬賊出身,性子粗疏激烈,聽到徐一凡意氣風發的話,血都湧上了頭頂,急催健馬,四蹄騰空,幾乎成了一條直線!徐一凡馬術是徹底練出來了,堪堪也跟得上,數百健馬帶起大塊泥土,蹄聲如雷。當兵的多是看你有沒有種,特別是毅軍這種老邊軍,看到統帥如此,歡呼聲竟然是越來越高!

眼見得馬隊已經奔近宋慶所在的右翼大營。毅軍將佐早已在大營外恭迎。宋慶站在頭裏,數十將備按著腰刀,看看遠來那獵獵飄動的蒼龍旗,再看看和塊老樹根一樣一動不動佇立在前面的宋慶,他的白須微微飄動,將備們心下忍不住就浮出一句話。

“宋軍門老了……那蒼龍旗,卻昂揚得耀眼……”

轉眼間徐一凡已經奔進營門,溥仰適時扯開嗓門:“大帥到!”

一聲呼喝,千軍辟易,數千官兵一齊下跪:“標下恭迎徐大帥!”

溥仰先是大聲回復:“起去!”接著又是大聲傳令:“大帥的令,今後軍中,免跪接禮!行軍作戰乃至陽之舉,跪下去先矮一頭兒算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