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輕重 第二十七章 生我者猴死我雕(六)(第2/5頁)

但是在世鐸面前,伊藤不管臉色多麽難看,卻一聲咳嗽都沒有發出!這需要多大的自制能力!

他苦撐到現在,不就是為的在這場和談當中有所轉機麽?本來他說的這次帝國最後的機會,大家也都還有些將信將疑。可是事態發展,正如伊藤所料,那個在戰場上擊敗了他們的徐一凡,在兩江地方迅速的顯示出了他桀驁不馴的本性。對清帝國中樞形成了巨大的挑戰。而伊藤博文就以清國將陷入內亂,而必需在東北亞保持一支可以抵禦俄國野心的力量這方面入手,艱難的說服了英國采取暫時支持他立場的地位。而清國的態度,也如他所料,寧願不要朝鮮,從東北亞全面收縮,也要將他們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專力向南!

近乎於不可能的機會,就這樣被伊藤博文掌握住了!

既然事態發展得如此順利,那為什麽首相閣下還遲遲不肯點頭呢?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趕緊了結眼前一切,回到日本療養調理。肺病病人,需要充足的休養。首相閣下現在在透支他的生命力,而帝國卻離不開他的指導!

最要緊的是,以英國為首的三國公使代表,已經向伊藤博文表示出了不滿。他們對伊藤博文的支持,是建立在東北亞迅速穩定下來的基礎上,如果和約遲遲不簽定,那麽朝鮮滿洲,都還是在互相戒備,而無法形成可以遏制俄國向南擴張的穩定力量。再這樣拖延下去,三國將不得不重新考慮他們的立場。

言外之意,伊藤博文,你不要太不知足了!

雙方其實在最為重要的事宜上面,幾乎都已經達成了一致。日本將出動他們還完整的征清第三軍進駐南朝鮮,而清國也將把依克唐阿所部移防中朝邊境,雙方合力,解除徐一凡在朝鮮留下的不到三千人的武裝。日本占據整個朝鮮,而且在英法美的擔保下,絕不越過鴨綠江一步——日本也的確沒有力量再掀起進一步的戰事了。什麽朝鮮王室的善後安排,清國再日占朝鮮的地位,列強在這個新局面下占有多少利益,承擔多少責任——比如說英國吧,就考慮在旅順再租借軍港設施,建立基地——這些都進展得非常順利,達成一致也都很爽快。

唯一牽扯到現在,伊藤博文所死不松口的,就是錢的問題!

對日讓出朝鮮,實在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情,不管從哪個角度而言。要能讓中樞下得了台,日本多少要象征性賠一點。數字在和約上不妨寫得很大,但是煌煌大清,說什麽也不會讓日本掏那麽多的,實在不行,債票也接受啊!李鴻章丟了越南還賠錢幾十萬,朝廷就算丟了朝鮮倒拿名義上一千萬,說起來好歹能遮蓋一點面子不是?

如此優惠的條件,世鐸已經覺得無可挑剔了。讓他萬萬想不到的是,伊藤博文就在這個地方給他叫上了板!和約上面數字可以寫,可是一分錢都不朝外拿,還要問大清要八百萬關平兩平朝費!

徐一凡在南邊鬧得如此,本來朝廷財政就捉襟見肘,兩江這財賦要地也不姓愛新覺羅了。朝廷還準備練新軍,大清現在怎麽拿的出這筆錢!

世鐸耐心的說完,焦躁得在那裏直搓手。可伊藤博文就如一個木頭人一般坐在那裏,他臉色青白而泛著潮紅,一身西洋硬領禮服,已經瘦弱得撐不起來了,要不是眼中光芒偶爾一閃,依舊銳利如初。真的和一個活死人也差不多。可是世鐸就是拿這活死人沒辦法,從頭到尾,這場和談,他就被伊藤博文牽著鼻子走!

“伊藤老兄,就算兄弟求你,您也得開口說句話不是?”世鐸眼淚都要下來了,後面逼著,前頭又是這個死硬的東洋鬼子,三國洋鬼子在裏頭摻和,大清還有徐一凡在那兒作耗。這趟差使本來以為是個揚眉吐氣兒的差使,誰想到盡然是個折壽的生意!

他心裏也泛出了無力的感覺,這個天下,誰有本事弄得好誰來弄,反正他世老三不成!

伊藤博文終於擡起了頭,在他開口說話的時候兒。世鐸真覺得送了一口大氣:“這病歪歪的伊藤鬼子,總算開金口了!”

伊藤的聲音低沉,聽起來還很有點無所謂的淡定:“……北朝三千徐一凡軍,如果貴國有力量單獨解除其武裝,我們甚至連北朝鮮都可以不要,那八百萬平朝費,更是不用提起,只要貴國可以擔保,這和約馬上就簽!至於賠款數字,哪怕貴國寫上兩萬萬呢!”

世鐸有點想摔茶盞,這病鬼子,簡直是指著和尚罵賊禿!單獨平定北朝,他們不是沒想過。在滿洲唯一有力量的吉林練軍從依克唐阿以降,說朝廷召他們進駐直隸,那是毫無問題,絕對服從朝廷調遣。可是要他們去平定北朝……謝謝,請換人吧!要是朝廷憑借現在能掌握的力量奈何得了徐一凡,犯得著和你這小鬼子扯那麽多廢話!大清不幸啊,當真是內憂外患一起來!